台星合钻垦丁珊瑚岩心 解密恒春300年环境历史

研究团队海中钻探珊瑚岩心作业情形。(图/国立海生馆提供/Isaac Kerlow摄影)

地方中心/综合报导

美东暴风雪、欧洲热浪台湾暴雨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不禁让人好奇「这样的气候异常究竟是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活动引发的呢?过去的历史是否曾经发生过这些极端事件?」数百年的气候观测资料不完整,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海生馆近期发现大自然中有许多纪录器,珊瑚骨骼就是其中之一。►►►点这里看更多海中钻探珊瑚岩心照片

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表示,有些珊瑚种类,如钟形微孔珊瑚和团块微孔珊瑚,不但寿命可长达千百年,并且骨骼具有年轮,能够正确定年,而骨骼中的化学元素,如钙、锶、钡、镁、锰、铀的含量,也能够反映骨骼堆积当时的海水温度盐度降雨量、涌升流强度和人为的污染等,因此已成为科学家了解过去环境变迁非常重要的环境纪录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地球观测所的主要研究员Nathalie Goodkin博士与其团队一行8人,于5月底进驻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双方合作钻取台湾南部团块形微孔珊瑚的骨骼岩心,希望借由珊瑚骨骼的环境纪录,以了解过去台湾南部和南中国海周边地区的环境变迁。

此项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成员包括台湾、新加坡、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国。新加坡团队此行还包括两位专业摄影人员全程记录研究过程,并将剪辑制作成环境教育影片

台湾南部海域黑潮流经并入侵至台湾海峡,又受南中国海表层海流、涌升流与季风影响,使得海水温度与水质变化剧烈而格外值得研究。

此次非常成功地钻探取得长度最长达3公尺的珊瑚骨骼岩心,后续经由化学成份的精密测量与分析,预期将揭开台湾南部热带恒春半岛过去约三百年的环境历史变化,也就是往回追朔至大约西元1710年代的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历经牡丹社事件、恒春建城环岛公路完成、核三厂运转、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成立、后壁游艇港竣工、牡丹水库完工、海生馆开馆至今的环境全记录。►►►点这里看更多海中钻探珊瑚岩心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