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所年底開放國外碳權 環部:無法抵減國內碳費
碳权交易所年底开放国外碳权,环境部表示,目前国外碳权无法抵减国内碳费。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碳权交易所今年8月揭牌、预计年底前可望进行国外碳权交易,但环境部气候署指出,购买国外碳权对国内实质减碳并非直接相关,仅能用于企业供应链的碳中和需求,企业若要减少碳费,主要还是要实质减碳;另碳权交易相关的子法仍在研拟中,预估年底前预告。
碳权交易所将在12月22日正式上线,开放国内企业在碳交所平台采购国外碳权商品。气候变迁署减量交易组长苏意筠表示,中小企业对谈权需求若渴,但要提醒,目前进行的国外碳权叫仅能用于企业供应链的碳中和需求。
苏意筠指出,碳费制度明年上路、2025年依照2024年的碳盘查结果课征碳费,企业若要减少碳费,主要还是要靠实质的减碳,其次是购买国内碳权抵减,也就是说,就算开放可在碳权交易所购买国外碳权,但与国内实质减碳并无直接相关。
苏意筠表示,与国内碳权交易相关的「温室气体减量额度移转、交易或拍卖管理办法」(暂定)目前仍在研拟中,会尽快加速进行,盼在年底前预告。
另外,欧盟10月初针对进口产品启动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首波要求钢铁、铝、水泥、肥料、电力及化学品等六类产品进口到欧盟,必须申报碳含量。
对此,苏意筠说,若一间企业同时拥有国内外的碳权,其商品在CBAM的计算方式,CBAM还在试行阶段,最后要如何计算及认定,仍要以欧盟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