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究竟要不要紧?
▼本文作者▼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胃镜检查越来越普遍,很多胃镜及病理报告上会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HP)等,尤其胃镜报告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对此,很多人去寻求网络或非专科医师咨询,特别担心萎缩性胃炎不可治愈,甚至还会发生癌变,因而诚惶诚恐,寝食难安,有的人甚至焦虑不堪,严重抑郁。
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各种各样的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剖析一下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误解。
01
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变成胃癌
这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个比较常见的误解。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上的一些非专业解答对这种误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患者会轻信慢性萎缩性胃炎就离胃癌不远,因而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它是在年龄的增长和致病因素的反复或持续作用下,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的。发生萎缩性胃炎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再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这种异型增生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也就是容易发生癌变但还没有发生的一种状态。
一般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在医学治疗上较难逆转。事实上,萎缩性胃炎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有数据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概率约为1%,对个体而言,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概率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萎缩性胃炎可能发展为胃癌。
医学研究表明,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和中重度肠化,出现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才增加,而且需要较长时间,一般来说,需要数年,才可能发展为胃癌。
常见病因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会诱发或促进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所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主要是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高亚硝酸盐食物的摄入,戒烟戒酒,可以显著减少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
而且,发生癌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患者,进行严密而定期(一般是1-2年)的胃镜监测,可以较早时期发现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对于容易发展胃癌的重度异型增生,甚至早期的胃癌,甚至都可以不用切除胃而通过内镜微创的方法而达到根治。
因此要改变对萎缩性胃炎一定会发展胃癌的错误认识。
02
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
以往医学研究认为,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化不可逆转。无论怎样注意和治疗,复查胃镜似乎总是相同结果,甚至加重,很难逆转。
于是很多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为此背负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有的人为此而得了抑郁症。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去除病因,尤其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并通过改善饮食习惯,主要包括避免刺激食物和高亚硝酸盐食物,而多摄入新鲜而富含维生素的食材,较大部分萎缩和肠化较长时间是可以逆转的。
即便没有逆转,大多数患者萎缩性胃炎的程度也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并不一定加重。
所以,萎缩性胃炎并非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严重而不可逆转。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防治观念。
03
萎缩性胃炎就是胃变小了
人们常常将萎缩性胃炎误解为胃缩小了,于是乎担心进食将受限,甚至有人会主动明显减少日常的饮食量,从而导致营养不足,体重下降,加重焦虑心态,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本质上说,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腺体数量减少,可以理解为胃的表层萎缩而“稍微变薄”了,和胃的体积并没有多大关系,更不会是胃缩小了。
如果为此而担心胃变小而主动减少常规进食需求,那就非常不可取了。所以,很有必要改变错误的认识。
04
症状越明显,萎缩越严重
症状越轻或没有,就越不检查和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会出现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
个体差异特别大,可以从无任何感觉到明显症状,程度不一,但症状的有无和轻重往往与慢性胃炎的内镜下表现及显微镜下严重程度并不一定符合。
症状很重者可能萎缩胃炎程度很轻,而无症状者亦有可能萎缩程度严重而进展至胃癌。更不可想当然认为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情况就不需要进行检查和治疗。
对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患者,也有必要做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甚至胃镜的检查,更要通过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和对病因的积极治疗而防止萎缩性胃炎加重。
当然,对于无症状的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更需要采取积极的正规的医学治疗。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介绍
沈波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简介:2013年赴上海新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修内镜技术,2017年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修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技术。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内镜下诊治。近年来在国内刊物发表统计员及以上级别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