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铁人搬运工 抗疫长征3万里

2月25日,江夏方舱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江夏方舱医院副院长朱莹查房,其背后写着「我们在一起武汉加油」,鼓励新冠肺炎患者。(新华社)

2月22日上午,武汉青山区党校──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一队驻地赵宝伟把一批物资搬到摆渡车上运往二队后,他就拨打电话给远在天津的闫涛,「闫领队,这两天可能还有一批货,哥儿五个做好准备啊!」「没问题,我们待命呢,随时可以装车走。」

赵宝伟是天津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的队员,大年初二就到武汉。他来自天津市卫健委财务处,在前线担任一队的联络员。而闫涛是天津市急救中心保卫科科长,今年1月30日至2月18日,20天的时间,闫涛和四名同事先后6次驾驶救护车往返天津、武汉之间,把紧缺的防护服药品等物资运送到武汉前线,保障天津医疗队物资装备的不断档。

送往前线征途漫漫

津汉之间,单程1200多公里,6次往返,总行程近3万里。他们昼夜兼程,风雨无阻,他们踏着夜色,迎着朝霞,以顽强的「铁人」搬运工精神,谱写一曲壮丽动人的「抗疫长征」赞歌。

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病毒是敌人,医护人员战士,而防护服和药品等物资装备,就好比战士的钢盔枪炮。没有装备,这仗是没法打的!

但按照第一天的消耗量,医疗队剩余的物资装备仅能支撑3到4天。前线所需物资,后方虽然也紧缺,但总是可以筹集到的,天津市卫健委果断决策,用看似最原始,却是最保险、最有效率的办法──自驾送货,把物资送到前线,由天津市急救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天津市急救中心接到任务后,选定两辆救护车及5人组成小分队执行任务。运输小分队的人员搭配非常合理,闫涛是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熟悉车辆,能应对路上各种复杂局面,3名驾驶员年轻有活力,体力精力俱佳,医生郭胜利负责指导大家做好防护,处置队友身体方面的突发状况。闫涛今年50岁,2003年抗击SARS、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以及历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他几乎都没有缺席过。

车队启程后,一路飞驰,人歇车不歇,3名驾驶员换着开,想着尽快到达武汉,让前线的战友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闫涛表示,第一趟出发时都晚上10点多了,路上最难受的就是犯困,「困了就在太阳穴和额头抹点清凉油,还不管用就往嘴里抹点。」

由于第一次去武汉,路况不熟,小分队抵达医疗队一队驻地时,已是次日中午12时多,足足花了14个多小时。到达驻地后,闫涛他们不顾连夜奔波的劳累和医疗队员一起卸货。

由于担心出城会遇到麻烦,刚卸完货,他们就发动车辆开始返程。「就说了几句话,连口水也没喝,就回去了!」赵宝伟说。返回天津后,他们住进了事先准备好的隔离点。

然而,安静的「隔离生活」仅仅过了十几个小时,他们又接到了第二次任务。闫涛招呼队员,没有任何犹豫,开始了下一次征程

按照大陆国家的统一部署,天津不断派遣更多批次的医疗队支援湖北和武汉,前线的物资需求越来越多。从1月30日出发赴汉到2月18日返津,20天的时间内,闫涛率领小分队共6次往返于津汉之间,平均每3天多就执行一次任务,每次任务在路上行车的时间就达20多个小时。两次任务之间的间隔,也就是留给他们的休整时间,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小时。

这6次蚂蚁搬家式的物资运送,及时为前线提供了救命的医疗物资,也给队员们带去了必要的生活物资。

随时备战下一次征程

每一次回到天津,5位队员都要住进隔离点。每隔几天,14天的计数器就要清零一次,重新计数……身在天津,可他们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见过家人了。

5位勇士的付出,周围人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天津市卫健委给他们发来了表扬信,称赞他们:「无畏疫情,日夜兼程,不辞辛苦,解决天津医疗救治队在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的燃眉之急!」

青山区委党校的一名值班人员表示,他有一次上夜班,大约夜里零时左右,正好赶上两辆救护车到达,从进院卸货到再出发,还不到20分钟。

武清人民医院综合科护士长石莉,是医疗队一队的一名红区护士,曾数次遇到天津的救护车运送物资抵达。「看见天津牌照的救护车,心里特别激动,可算是见到家乡来的亲人了。在物资紧缺的背景下,天津大后方不顾一切连夜驱车,给我们送来医疗物资还有很多生活用品,可以让我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当中。」石莉表示。

6次往返,这还不是最终的数位。5位勇士,正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开始下一次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