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有点冷?是时候开启暖身又暖心的“秋补”之旅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徐尤佳

扶着风,伴着雨,杭州就这样进入了秋天。

古人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冬之际,要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把发散在体表的阳气收敛起来,才能为未来过冬做准备。

秋季天气下肃、地气收敛,空气开始变得干燥,杭州市中医院的中医师们告诉我们,养生当注重保暖与润燥。

挡不住的冷气,先把身体“吃暖”

当下寒气颇重,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增加热量供给,多吃豆制品、蛋类、坚果、新鲜的根茎类蔬菜来补热驱寒。其中羊肉、牛肉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可在短时间内促进人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此外很多芳香食物可以通畅经络,使得经络中的气血流通顺畅,让温暖的阳气散布到全身。例如玫瑰、薄荷等,不仅颜色好看、气味芬芳,还有很好的驱寒功效,更有舒缓情绪的作用,有效抵御秋季情志抑郁的症状。

秋季人们容易感觉到皮肤干裂、口鼻干燥,此时应该注意滋补津液,可选择蜂蜜,淮山药、薏米仁、百合来补肺气,也可以选择鸡肉、莲藕汁、雪梨、核桃肉来滋养肝肾达到“润燥”效果。

“秋冻”也要看时候,这些部位“捂一捂”

虽然我们有“春捂秋冻”的养生理念,但是秋冻时身体的不同部位也要区别对待,有几个部位还需重点“捂一捂”。

肚脐:肚脐受寒必伤脏气,引发腹泻、痛经等疾患。因此天气转凉慎穿露脐装,晚上睡觉最好穿上睡衣,加强腹部保暖。

后背:后背受凉必然会损伤督脉,耗损阳气。平素怕冷者多晒太阳暖背,夜间入睡撤掉凉席,谨防寒邪入体。

头部:“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吹风受凉后容易出现头痛,入秋后老人孩童外出可戴帽子防寒,避免冷风直吹。

双脚: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入秋后穿衣不宜露膝,不要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

入秋护体小贴士

◎热水浴足

我们双足上的穴位约占全身穴位的1/10,秋季睡前泡脚可促进全身的经络和血脉畅通,改善冬天手足冰冷的症状。如果能加一些由茴香、红花、肉桂、生姜等热性药材煎出的药液辅助效果会更好。

◎滋润护肤

入秋后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减少,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过敏、瘙痒等不适,切记做好保湿。尽量选择温和的洗面奶,不含酒精的化妆水,滋润但不油腻的面霜,暂停使用磨砂性质的护肤产品。

◎适量运动

入秋后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建议选择一些简单又温和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每次运动前需要做充分的热身,不要过度劳累,也不要过度出汗,以免阳气外泄破坏身体抵抗力。另外秋季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