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授王汉生的“凑合”人生哲学

30年前,他成为北大的一名本科生

如今,他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成为统计学领域的专业大咖

但他说自己

一路是“瞎蒙乱撞”“很能凑合”

但背后是“既来之则安之”

既安之则定之的乐观和坚持

洞察数据背后的规律,也洞察人生哲学

王汉生

“凑合”的人,不“凑合”干事

王汉生笑着说自己的每一步都不是特别计划的,自己是一个很能“凑合”的人,“都是在经历过了以后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反正就瞎蒙乱撞呗”。看似“瞎蒙乱撞”地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青年统计学家协会创始会长,先后历任10个国际学术期刊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在国内外各种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近200篇,2014—2023连续10届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数学类、经济学类、统计学类),连续入选斯坦福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d's Top 2% Scientists)。

若观其表,似乎是漫无目的的漂泊,让“浮萍逐流”的他偶然间捕捉到一丝成功的光影,然而深究其里,却是其不懈的奋斗与沉淀,不“凑合”干任何事,积累应对各种不确定的能力与勇气,赋予了这位漫游者应得的硕果累累。

考入北大就是王汉生的第一次“意料之外”。王汉生成长于重庆的江津县,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他形容那曾经是一个“如同芙蓉镇般的”静谧角落。天际线被鳞次栉比的瓦房屋檐勾勒,街道狭窄,不曾有宽阔的马路穿行其间,只有蜿蜒的石板小巷。小镇宁静质朴,岁月静好却略显闭塞,他一直渴望挣脱小镇的束缚,追寻更广阔的天地,“我当时的目标很简单,最大的梦想就是离开小县城,想去大城市”。

当年,王汉生报考的并不是概率统计系,而是其他的一些当时比较热门的专业。因为“那年数学我考得还不错,满分150分考了146”,北京大学把王汉生调到概率统计系,后来成为北大数学科学学院下属的三个系别之一,“这完全是个偶然,我也完全不知道概率统计是学什么的。”他从小县城到北京,学了一个自认为完全不懂的专业,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但他戏称“我比较能凑合,也没想转系,就这么待着吧”。

燕园的求学与生活时光总是熠熠生辉的。王汉生至今还记得老师们点石成金般的手法,将抽象的公式和定理,转化为一场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北大数学科学学院丘维声老师的线性代数课总会写满满六块黑板工整如印刷体的板书;周民强教授的实变函数课、钱敏平教授的概率论、陈家鼎老师的数理统计学,总能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鲜活。

在大洋彼岸,寻找自己的锚点

本科毕业后,王汉生奔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统计系攻读博士。

虽同为“统计学”,两校的学科内容差异还是对初至美国的王汉生造成很大的冲击。那时的北大统计学,是严苛的数学训练如定理的推导和公式的变换,与数据分析和编程几乎无关。王汉生进入威斯康星求学后才惊讶地发现,统计学远不止数学推导,还有计算,还有应用。“我一直认为统计学和纯数学的研究范式是一样的,到美国后才发现统计学必须要做数据分析,我非常惊讶”。二者的差异主要归因于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在彼时,美国的移动互联网和生物制药等产业蓬勃发展,需要统计学对产业进行数据分析,这为统计学找到实际应用场景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王汉生略带“凡尔赛”地表示,在美国时“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主要困惑就是我不知道将来应该干什么”。年轻的王汉生一直在思考:是走向业界,还是留在学术的高地?

王汉生在课堂上

博士二年级下学期,王汉生机缘巧合下进入一家小小的生物统计学咨询公司(CRO)实习后来工作,做外包的数据分析。随着时间推移,日复一日的数据统计让王汉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聊与乏味,“这帮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在业界发展”。

这看似是一段随波逐流的偶然经历,却让犹豫不决的王汉生洞察到自己未来的志向。内心深处对创新与挑战的渴望,引领他走向充满变数与机遇的学术道路。

“之后我就懵懵懂懂跑回来了”,2003年,王汉生回到了光华,燕归回巢,在统计学研究领域深耕。

事实证明,王汉生的选择是正确的。20年后,整个统计学科的变化尤为显著。他刚回国那几年,其实没有太多留学生想回来,因为研究的条件和环境都不如海外。而过去的20年也正是中国统计学飞速发展的20年,能够成为这20年的一部分,王汉生觉得非常幸运。如今,看到国内的学术水平和成绩都越来越好,非常开心。

三次研究赛道的转换

谈及自己的科研道路,王汉生谦虚地用“既来之则安之”形容自己。对王汉生而言,从事什么职业、选择什么方向,他始终抱着开放的心态,坦然拥抱一切未知性。然而,一旦落地在某一个领域,王汉生便全力以赴地脚踏实地,并且不囿于舒适圈,不断生发新的灵感,向外探求科研的边界。

博士期间,王汉生跟随导师邵军教授从事缺失数据研究,毕业后进入生物统计学咨询公司,做制药统计相关研究。回到北大后,王汉生转而投入变量选择与收缩估计领域深耕10年,并收获累累硕果。这是他第一次转换赛道。

原本王汉生可以按部就班地沿着模型领域研究下去,但他选择主动跳出科研“舒适圈”,寻找到了新的兴趣所在。恰逢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的热潮,王汉生极富有前瞻性地转向社交网络数据分析,探究其与传统统计数据分析的差异。这是他第二次转换赛道。

王汉生在课堂上

王汉生第三次转换赛道的契机是光华管理学院开设的商业分析专业硕士项目。他受委托负责项目创办事宜,发现需要开设三门新的课程,其中“深度学习”课程“实在找不到老师”。王汉生心一横,当即决定:“我来上!”那时的他对于深度学习所知甚少,“什么都不会,从头开始现学”。

新的巧思与灵感在授课过程中迸发,王汉生想起,统计学的深度学习到目前都相当于黑盒子,二者是否有结合的可能?赋予深度学习以统计学的智慧能否让其更上一层楼?将深度学习和统计学结合起来,研究“机器学习的统计学理论”——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我觉得我大概这辈子只能再换这一次了”。

王汉生的每一步似乎都是误打误撞的,没有精心的规划,只有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一步一步明晰自己的旨趣与追求,在统计学的浩瀚宇宙中摘得属于自己的几缕星光。研究不确定性的过程中,学会洞察数据背后的故事,寻找隐藏的规律。

或许,这就是统计学迷人的地方。

王汉生在课堂上

家长式的老师

王汉生和学生是一种“合作关系”,他把“有共同的目标”看作培养学生的标准。而这个目标,具体说来便是:希望学生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上,王汉生会明确提出“课堂上不准玩手机”的要求,哪怕拿出来刷一下朋友圈也不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王汉生会劝学生退课。“我不认为每个人都跟我有缘分,时机不成熟的、和我目标不一致的,我认为我们没法强求。”

以王汉生为MBA开设的课程为例,授课对象大多都已在社会上工作多年,他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里抽出时间来上课,并且花了专门一笔学费,所以王汉生力争课上每一分钟都要对得起他们的付出。他和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课上好、把知识学会。结课时,大家往往收获颇丰。

王汉生与同学们互动

对研究生而言,王汉生则是一个有点“家长式”的老师,他会很细致地帮每个同学尽快找到适合的方向和论文题目,也关注着每位博士生的学术情况。他还有自己独特的提醒方式,便是在微信上单发一个问号。“他们都习惯了,看到我的问号就知道我在问科研进展,我希望每个人每天都有进展。对博士生来说,学术是他们自己心中最关注和着急的事情。学生如果没有进展,这也是我比较焦虑的事情。”

“我最看重的学生的品质是人品要好。其次我喜欢性格开朗的学生,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够辛苦了,大大咧咧的心态反而能够扛得住各种批评和压力。”

生活中的王汉生

一个名为“狗熊会”微信公众号

“我特别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希望统计学得有实际应用价值。”MBA班级同学们平日里在各个行业工作,有着非常真实的业务问题和数据应用场景,也有成功的故事和困惑。王汉生看到了统计学在市场实际的重要作用,于是牵头举办了分享沙龙。在沙龙中,王汉生每周请一位MBA的同学上台主讲,分享所在公司的基础数据、进行的分析、成就和经验等。台下是一群统计学相关的老师和同学,学习理解和数据分析相关的业务知识。

在沙龙分享中,最开始用邮箱传递消息,后来有了微信群,需要给群取一个名字。王汉生曾经想用“大数据讨论班”。有同学表示,这个名字不够有意思,也有大量相同的命名。王汉生就请他给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该同学提议把群名改为“英雄会”,王汉生听后笑着脱口而出:“谁批准你当英雄,当狗熊还差不多。”没想到,这一无心的玩笑,成为大家都喜欢的名字。回想“狗熊会”这一命名,他说:“我觉得狗熊这个名字也在提醒自己,在知识面前,我们都是一只很傻很无知的狗熊,进无止境。”王汉生自己的微信头像也是一只漫画狗熊,微信名为“熊大”。正能量又可爱的狗熊形象,凝聚着这群来自学院和市场的统计学人,以开放平实的心态分享知识、共享见解。

光华管理学院商业分析硕士合影

后来,“狗熊会”还创办了微信公众号,定位是:统计学第二课堂,尤其关注统计学跟中国产业的结合,逐渐积累,现在已经超过24万粉丝订阅。每年,“狗熊会”组织上百场线上学术报告,王汉生说:“‘狗熊会’的使命之一是尽量普及统计学知识,完成学术科普的工作。因为社会对统计学这一学科误会特别多,大家都认为统计学是搞统计的。我经常说统计学不是研究统计的,而是研究不确定性的。”

从北大走出国门,再从国外回到北大,王汉生对燕园有着深厚的感念。在博雅塔、朗润园一带,绿草树木、鸟雀呼晴、清秀亮丽。科研之余,他喜欢绕着未名湖跑步,换上运动装在燕园跑上10公里,半年中减了接近30斤。一旦做了就认真到底,这是王汉生“凑合”人生哲学的真谛。不抱怨,踏实干,用最好的心态面临路途上的挑战。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原标题:燕归来 | 王汉生:统计学教授的“凑合”人生哲学

王汉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教授,博导,系主任。数据科学微信公众号“狗熊会”创始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青年统计学家协会创始会长,美国数理统计协会(IMS)Fellow,美国统计学会(ASA)Fellow,国际统计协会(ISI)Elected Member。先后历任10个国际学术期刊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 Editor)。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关注变量选择、数据降维、高维数据分析,以及复杂网络数据分析,致力于商务统计学的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在国内外各种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近200篇,合著有英文专著1本,合著中文教材4本。2014—2023连续10届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数学类、经济学类、统计学类),连续入选斯坦福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d's Top 2% Scientists)。

来源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编辑 |王蒙

排版 |李珅

审核 |奂然

近期发布:

涂云东:飞往梦想的天空丨北大光华2024年开学典礼

2024光华新力量丨教师节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