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企业竞逐"第一股" 生鲜电商赛道缘何再引资本追逐?
工人日报6月15日消息,随着各大电商平台跟风参与,堪称“史上最长”的“618”大促狂欢节来临。前不久,天猫、京东、苏宁同日启幕,拼多多携“百亿补贴两周年”亮相,补贴活动不仅面向苹果手机、茅台、美妆产品等热门商品,更有大量生鲜农产品,带动农户农商一起参与消费狂欢。
6月6日,记者从叮咚买菜重庆公司获悉,已覆盖30多个城市,开设前置仓数量近1000家的生鲜电商平台,正式入驻重庆。
“每日优鲜、谊品生鲜、百果园、盒马鲜生、京东到家等生鲜电商平台已入驻重庆。”重庆零售商品协会负责人表示,这些生鲜电商平台各有优势,最终在重庆的发展还要消费者来检验。
事实上,今年以来,生鲜电商领域不断引来资本热捧,先是叮咚买菜宣布完成7亿美元D轮融资,随后每日生鲜传出即将赴美IPO的消息,加之美菜网、多点、钱大妈等头部玩家纷纷竞逐“生鲜电商第一股”,生鲜赛道的终极决战已然拉开大幕。
吴磊是重庆一家社区生鲜电商负责人,创业5年多来,因生鲜电商新用户引流难、订单数少且增长慢,导致成本高企。不料一场疫情,无法随意出门的人们纷纷开启了线上买菜模式,而今,吴磊已突破了困扰多年的增长瓶颈。
如今,“无接触配送”、手机下单买菜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便捷式的买菜方式以其新颖的交易模式、优质的服务体系,受到大量消费者的认可。
“我一般周六上午10点会在电商平台买水果和蔬菜,反正在11点之前肯定能送到,我就可以做午饭了。一周下单2~3次,平均每单50~100元。”重庆白领廖先生说。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生鲜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显示,疫情前后,每周购买2~3次的生鲜电商用户从23.4%增至30.1%。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生鲜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长,2020年生鲜电商年交易规模约为3641.3亿元,同比增长42.54%,2023年有望超8000亿元。
生鲜电商在疫情中快速崛起后,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为巨头们纷纷布局,滴滴试水“橙心优选”、拼多多旗下的“快团团”、美团开通的“美团优选”等平台亦快速扩张。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7.8万家生鲜电商相关企业,82%的企业注册成立于5年内。2020年,我国新增1.8万家生鲜电商企业,年注册量达到历史最高。截至目前,我国今年已新增3300余家企业。
尽管业内曾涌现大面积倒闭潮,知名品牌呆萝卜、小象生鲜、妙生活等都因陷入烧钱困局而黯然退场。但是,因为生鲜电商具有刚需、高消费、高复购率等特性,这块蛋糕的吸引力依然十足。
在电商领域有句话叫“得生鲜者得天下”,大批的资本和巨头涌入这个赛道,市场向实力玩家倾斜的趋势愈发明显。目前市场规模逼近6万亿元,线上渗透率却仅在5%左右,远远低于其他消费品类,堪称电商领域新蓝海。
近日,叮咚买菜、多点DMALL、美菜网等平台纷纷传出了上市的声音。而这,似乎预示着在生鲜平台间的战火从社区抢客的补贴大战蔓延至资本市场,终于要迎来“第一股”。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领域共有14家平台获得融资136.5亿元,今年已发生融资事件11起,融资总额超100亿元。而近十年来,生鲜电商融资事件发生近300起,涉及项目超过160个,披露融资总额达到500亿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通过上市融资获得更多资金,相关生鲜电商能够有机会进一步完善供应链,挖掘更多的货源,培养更多样化的品牌,在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提高客单价,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推动平台的正向发展。
未来之路
据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仅有1%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则是巨额亏损。
5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社区团购平台“十荟团”处以150万元顶格罚款,这是继3月3日该局因“低价倾销”和“价格欺诈”处罚五家社区团购企业后,十荟团第二次因同样的原因被处罚。
业内人士坦言,由于生鲜存在客单价低、毛利率低、易腐烂损耗、物流成本高等特点,导致其一直存在线上渗透的难题。冷链物流的高成本、品控难保证等难点,也让生鲜成为门槛最高的品类之一,所以实现盈利的项目寥寥无几。
叮咚买菜全国快手菜商品采销总监欧厚喜透露:2021年,叮咚的发力方向是半成品市场,主打的是家庭场景下,30分钟一桌菜的到家服务。今年春节期间,半成品菜的增长比例超过400%,占大盘比例约为5%;预计今年底,半成品菜将占叮咚买菜大盘的10%。
重庆京渝研究院莫远明研究员认为,归根结底,生鲜电商的本质是“生鲜+快送”的深度组合,要做的是实现持续而稳定的生鲜供给,能吸引到一时的用户取决于“快”,能长久地留住用户则取决于“鲜”。
“建立以净菜为壁垒的全品类平价生鲜,也许是生鲜电商突破生存瓶颈的一个方向。”乐厨CEO任联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于净菜对全程保鲜和配送要求的严格要求,乐厨在重庆自建了配送团队、第三方物流和现代化的中央加工工厂。当日10点半前下单,下午就能配送到家。
“对于规模大且利润率低的生鲜配送而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成本依然可以降低。希望未来机器人、自动化、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把成本降低,对于提高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极其重要。”莫远明对记者说,互联网巨头、供应链巨头纷纷布局买菜业务,未来江湖到底属于谁?或许,最终要看供应链、运营能力。对于生鲜电商而言,修炼内功,满足百姓的需求将成为立足行业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