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百年兴衰──国共内战中白崇禧的一声叹息(十一)

徐蚌会战中的国民党军队。(取自网路)

这种说法高估了白崇禧和桂系的「进步性」。广西经验有其地域特性,难以推广到其他地方。历史学家唐德刚指出,抗战中期,李宗仁被调到「汉中行营」,白崇禧被调到中央,桂系实力派大将就是十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品仙。

失去的胜利

李氏主皖这段时间,是桂系走向坟墓的开始。「这批广西统治者把当年统治广西有效的保甲制度搬到安徽,来个科学方法的组织和统治,结果就上下交利,无恶不作了。」那时,唐德刚正好在安徽当政府小职员,据其亲眼观察所得,「十战区和安徽省境内作『主管』的大小官吏──上至司令长官,下至连长,自省主席以下至乡镇长──可说是『无官不贪』。贪而无不花样繁多,穷凶极恶!贪到深知以大量战略物资,走私资敌。」 可见,桂系并未外在于国民党的腐败政治之外。

国共内战初期,白崇禧向蒋介石提出一系列建议,主要内容可概括为:首先,统帅部应立即命令各地日军和伪军就地待命,维持当地治安和交通,等待国军接收部队到达。国军向收复地区前进,须用「后浪推前浪」方式,以求快捷。比如,原驻河南、安徽和苏北的国军,即向河北、山东前进;原驻山西、绥远和宁夏的国军,应向察哈尔前进;这些部队所遗的防地,立刻由后方部队回补。这样,不出一个月,华北所有重镇和平汉、津浦两大交通都将为国军所控制。

蒋介石并未采纳此战略。蒋命令投降日军集结于若干城市点线,以致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被中共抢占,并组织民众、阻碍交通。当局未采纳白氏意见,且反其道而行之,本来可以曲突徙新,却弄得后来焦头烂额、无法收拾。

其次,禁止裁军及遣散伪军。白崇禧鉴于时局国共斗争的严重,为防止北伐胜利后小汤山裁军之恶果再现,极力主张禁止裁军和遣散伪军,更不能一面打仗一面裁兵。但中央却两次召开「整军会议」,一面整编国军,一面又遣散伪军。结果,伪军多被中共吸收,更增强其力量,而国府变成为渊驱鱼。

第三,东北二次四平战役后,鉴于林彪的溃败,白崇禧提出乘胜追击,并组建三百万民团保卫和建设地方,完成面的控制,肃清共军并切断其与苏联的联系。但蒋介石充耳不闻。此后的东北战事,全被白氏料中。

到了国共内战的中期,国军剿共,到处失利。白崇禧深知症结所在,在给黄旭初的一封信中指出:匪势披猖,国军失利,时局严重,不可讳言。吾人应有勇气坦白承认剿匪军事之失败,吾人更应有信心挽救剿匪军事之失败。……此次在京召开军事会议,禧曾提出几项重要建议:

一,后方安全各省应一致实行总体战。及以省主席兼保安司令执行总体战之法令,不必设绥靖区,使后方各省之壮丁,粮食确实掌握于政府手中,庶可足食足兵。同时肃清地方散匪,健全地方情报,匪军即失所凭依,不敢南渡长江。

二,国军战术思想应改变。即注重面的攻守,不专注重点线之得失。面能控制,则壮丁、粮食、情报均可控制,匪军因粮于民之计划可以打破,国军可以愈战愈强矣。

三,于南京,武汉,西安,北平,沈阳抽调十个能战之师分置于上列各该空军基地,配以轻装武器,随时可以空运到各重要企图决战之战场,会战胜利后,即仍分区集结。因现在东西南北各战场,有分离者,有孤立者,非此办法,难以转用兵力,果能如此,则十个师可作三十个师之用也。

四,增编十个骑兵师,增强国军速力。现代战争之特性是以火力压倒火力,速度致胜速度,国军陆空火力已可压倒匪军,惟速力则因装备与携带粮弹关系,不能与匪竞争,匪行一夜至少一百至一百二十里,国军则每日只行六十至七十里耳,倘有骑兵,则可以致胜匪军之行军速度也。

五,尊重各级指挥系统只许可权,上级不应越级指挥,下级不应越级报告与请示。

六,官兵及战马生活应予维持其最低限量,使士饱马腾充实战力。

战略被束之高阁

如第一条得以执行,则中共断不敢越过长江,南方得以确保;如第二条得以执行,诸多战役就不会被共军以集中优势兵力围城阻援,以面打点;如第三条得以执行,国共决战之辽沈会战及徐蚌会战等,断不会败北。然白崇禧之战略被束之高阁。

到了国共内战后期,白崇禧发表通电,敦促蒋氏引退,迅速开启国共和谈,争取时间部署,强调整个团结,万不可被敌分化,以蹈各个击破之惨境。在军事上,部署西路、中路和东路大军,配合海空步砲兵种,防守长江天堑,在共军渡江抢滩后,火力不足之际,给予立体的火力覆盖致命打击。以争取时间,完成空间的总体战部署,从而实现以总体战打总体战,以组织打组织。但蒋氏误认为白氏逼宫,因此两人关系决裂。

国民党全面溃败后,白崇禧随国府迁台。一九六二年,李宗仁投共前夕,白崇禧通电规劝,形同最后通牒,谴责此举「危害国家,是诚何心,是真自毁立场矣!自毁其历史矣!自绝于国人矣!」李宗仁回中国,如同虎入牢笼,最后为中共特务头子康生所毒杀。

白崇禧在台湾的处境虽然不佳,?至少不必像李宗仁那样被中共当作傀儡戏弄。蒋介石从未信任白崇禧,五○年代初派出特务搜查白崇禧和薛岳的住宅,但白大致保有行动自由。白氏晚年谨言慎行,只保留「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这一民间职务。

李、白两人在两岸苦味不同的晚年,唯有南唐李后主之〈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形容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