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内涵:中国千禧一代追崇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元宵节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任沁沁 尚昊 王阳)对于中国人而言,吉祥大年是春节的起始,团圆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完元宵,一年的工作生活才真正开始。

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元宵节,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意味。春节主要是家人的团聚,而元宵节则突破了家族限制、血缘关系,具有开放性社会性共享性,因其热闹、狂欢、丰富、多元而为越来越多千禧一代所期待、留恋。

千禧一代被用来称呼1983年-2000年出生的代人,他们伴随着互联网的形成发展而成长,思维活泛,热衷新事物;但要他们对某件事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承诺似乎比较难。

具有标志意义的是,这一代人把更多关注的视线,从“洋节”投向民族传统节日。专家们认为,这种关注,赋予传统节日更多青春活力时代气息,使其在民族性基础上兼有了世界性

大家趁着元宵节再热闹一把,然后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出生在1991年的泉州姑娘麦彬彬说。她计划着元宵之夜点一盏花灯笼,和姐妹们走街串巷,回味儿时的乐趣。

对于麦彬彬而言,元宵节是其一年里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尽管身边的朋友也热衷于过圣诞节和情人节,但麦彬彬心里情结最深的还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元宵节”。

每年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五,家乡泉州一连五日的菩萨出游无异于一场狂欢节。在这场狂欢节中,人们轮番到公祠里把菩萨请出来巡游队伍前面由小孩子扛着三角红旗开路,唢呐洋鼓铜锣随后,然后是抬菩萨的神龛。到了晚上,人们还会围着火堆跳火,以祈求新的一年家人平安、风调雨顺。

“这几年来大家都比较重视回归传统,节日氛围也更浓了。这些民俗深深印在我们心中,成为一年来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麦彬彬说。

年轻人往往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和狂欢节。在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看来,元宵节就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情人节和狂欢节”。在中古时期,女子很少有机会公共场合去,再加上宵禁的实施,元宵节就成为了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此外,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社会大众娱乐的一个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少都会出动,欣赏花灯、竞猜灯谜、观看表演,打破日常秩序的约束,寻找内心的愉悦。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元宵节的习俗有所变化,但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内心愉悦的追寻从没有改变。“因为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追求吉祥、团圆、和谐的愿望,体现着中华民族追求美德、自强不息、爱乡爱国、和谐共生的情怀。”社会学者、民俗学家艾君说。

年轻人在老节日中寻找着新快乐。“大风越狠,吃货的心越荡漾。”北京青年王大元开玩笑说。为了排队买元宵,他冒着四五级大风,在稻香村的一家门店前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他发现,队伍中年轻的身影多了。

“要说糯米滚成的大丸子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让我们愿意花功夫等待的,是这口传统的味道和感觉。”他说。

热爱美食的年轻人,还各展身手,制作出芝士小熊汤圆等创意节日食品。山东聊城一网友在网上晒出“麻将汤圆”,吸引了不少麻将发烧友,调侃“吃了它保证手气好”。

“没有年轻人参与就缺少节日的气氛,当元宵节被年轻人关注和热爱,它就在继承传统性的同时,也拥有了时代性。”艾君说。

闽南民俗文创空间“大拾堂”,老师为大小朋友们讲解花灯的制作方法。何冬冬 摄

花灯是元宵节的主要意象。为了更贴近年轻人,济南趵突泉风景区迎春花灯会采用了更多科技元素。只要下载一款app,动动手指便可对花灯分布和造型蕴意一目了然,语音导游随叫随到,趵突泉周边的吃、住、行、游、娱、购资源也一应俱全。

走进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的泉州,灯与光汇成的海洋让人应接不暇,古典的传统花灯和动感的LED现代灯光交相辉映,在古老节日中展示着现代科技与创意的力量。此外,2017泉州元宵网络灯会也在互联网上线,为远在他乡的泉州人送去节日的问候。

“以不变以应万变。”艾君指出,演绎和传承一种传统文化,不是单纯地复古、回归过去。在其基本内涵不变的前提下,传统节日的表现形式会随着时代脉搏更新变化,外延也会逐渐扩大。“在新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中生活、成长的千禧一代,正是这种变化的主宰者和发展者。”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时尚的。”闽南民俗文化创意空间“大拾堂”创始人、“80后”何冬冬说,让古老的传统节日融入时代性,让中华文化在不失民族性基础上兼有世界性,富有青春的气息,是我们这代人的文化传承责任。(参与采写:史越

(原标题:不变的内涵:中国千禧一代追崇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