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明清古堡建于明代!内部互相连通、防御性很强

红标处为山西。(图/Google Map)

本报讯

大陆人对古堡的印象多来自国外,特别是欧洲浪漫的古堡。然而,在大陆山西的沁河流域保留着北方明清时期最大的城堡群。随着旅游发展,古堡渐被现代人所熟知。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陈廷敬和他的皇城相府。陈廷敬是清朝人,一生28次升迁,曾历任工部刑部、户部、吏部四部尚书,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并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康熙皇帝曾赐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作为对其功德和操守的肯定。「很多人认为皇城相府是陈廷敬修的,实际上内堡外堡都是他父辈修的,陈廷敬孝敬老母修皇城只是传说。陈廷敬为官清正廉明,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敬重。」导游王艳妮说,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皇城相府去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记者看到,皇城村内外堡轮廓分明,始建于明代。堡内互相连通,防御性很强。而要论谁建的城堡「雄奇」,则数孙鼎相和他的家乡湘峪古堡了。这位曾任工部营缮司主事的「工程师」,专门负责皇家工程的建造和修缮。建成于1634年的湘峪古堡内,中空古城墙、绿莹莹的护城河中西合璧民居、全国罕见的「双插花院」,让它显得格外神秘。 以「双插花院」为例,中国传统建筑一般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但是该院的正房却呈中间高三层、两侧高四层的奇特外形,并且一侧房屋是两开间,另一侧为单开间。与古代双插花官帽形式相倣,故称「双插花院」。 「不知道老祖宗为啥要建成这个样子,谁也解释不清,至今仍是个谜。」一直住在院中的78岁老人樊维理说。而最传奇的,非霍夫人和她的「夫人城」莫属。窦庄是山西晋城沁河流域50多座古城堡的雏形,还因村里曾设九门九关,而被人称为「小北京」。 村中张氏家族明万历二十年张五典中进士入仕后,书香传家,十代不衰。1624年,曾任兵部尚书的张五典告老还乡,预感到明朝岌岌可危,开始着手建造窦庄堡,但开工三年,他因病去世,后由儿媳霍夫人率家人完成。霍夫人更是位英勇抗敌的奇女子。明末,陜西农民军杀到窦庄等地,由于男人们前去参战,窦庄只剩下老弱妇孺流寇们便想一举攻陷窦庄,将其围困,但霍氏英勇过人,率族人奋起反抗,坚守四天四夜,直至流寇退去,从此窦庄获得了「夫人城」的美誉。 如今,窦庄「堡中有堡,九门九关」骨架的很多部分已不复存在,但仍留下大量古建筑村周不仅有沁河蜿蜒,还有农田环绕。尤其村口古渡是「沁渡秋风」所在地,站在此处,不禁让人遥想当年「垂杨两岸微风动,数点眠沙起白鸥」的繁荣景象晋城市旅游文物局副局长郭一峰介绍说,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流寇四起,为避战乱,山西东南地区的一些富庶村庄纷纷集资兴建防御性堡寨。400年后的今天,不少古堡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等,古建筑逐步得到修缮,它们的容貌和历史正被越来越多游客所熟知。(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