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云林养蚵产业进化! 蚵农筹组牡蛎养殖发展协会

推动云林县牡蛎产业进化,蚵农筹备牡蛎养殖发展协会。(本报资料照片)

云林县是全台牡蛎苗主要供应地,牡蛎养殖兴盛,但面对进口牡蛎竞争、养殖技术未提升等冲击,销售受到影响,云林蚵农为加强牡蛎竞争力,筹组牡蛎养殖发展协会,筹备会11日表示国外近年来致力发展单体、三体牡蛎,台湾不能置身国际潮流之外,希望能借由发展协会的成立,为台湾牡蛎开创新局面。

台湾牡蛎产量之前排名世界前5,但目前已掉出5名内,主要是大陆、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全力发展牡蛎产业,加上台湾人力不足、养殖技术没有与时俱进、养殖环境受到破坏等因素,竞争力愈来愈低落,云林蚵农因此决定成立「云林县牡蛎养殖发展协会」,本月初截止报名,但牡蛎农反应热烈,将延长报名时间。

云林县牡蛎养殖因技术、环境等因素,适合放养的海域愈来愈少。(本报资料照片)

发展协会筹备会联络人丁健家表示,目前各国都在全力发展单体牡蛎、三体牡蛎,单体牡蛎是一颗一颗养,生长快速且硕大,经济效益极高,三体牡蛎除了生长快,其换肉率高、不会因冬天气候因素停止生长,竞争力比一般牡蛎强,目前台湾已有单体牡蛎技术,但三体牡蛎技术尚待加强。

丁健家说,极端气候与大环境也是影响牡蛎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云林牡蛎附苗率不佳,仅往年5成左右,原因可能是沿海地区水文地貌改变,适合附苗的环境愈来愈小,加上养殖技术与养殖种类没有改进,只要气候一变化,就会影响附苗率,即使成功附苗,生长情况也不佳,不是死亡就是长不大。

丁健家指出,筹备「云林县牡蛎养殖发展协会」,就是希望增加云林牡蛎产业的竞争力,借由产官学合作,加速研发单体牡蛎、三体牡蛎养殖技术并广为推展,同时改善养殖环境,为台湾牡蛎产业找出一条出路,因应国际愈来愈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