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大外交启动 一带一路再出发

旺报社评

北京批准在东南亚地区推动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包括耗资16亿美元的高速公路,将连接柬埔寨的金边和柬越边境的巴韦,并衔接金边、泰国曼谷和寮国首都万象之间的铁路。这些项目将加速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整合,加上近日越南总书记阮富仲、巴基斯坦总理夏立夫、坦尚尼亚总统哈山、德国总理萧兹四国领袖相继访问中国大陆,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重新出发。

加速建设东南亚交通

近年来中国大陆在东南亚透过「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的东南亚交通建设,已陆续完工,将逐渐发挥经济效益。中老(寮国)铁路去年底建造完毕,货运站也全部启用。金边—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简称金港高速,由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主持开通。印尼雅万高铁也接近完工,在二十国集团(G20)峇里岛峰会期间,印尼总统佐科将邀请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共同进行运行。

前述金边到巴韦高速公路是亚洲公路1号线的其中一段,将与越南境内从胡志明市到边境木排关口的高速公路相连。这两条高速公路都将在2026年底或者2027年初完工。这两条高速公路预计还将与新的金边国际机场连通,该机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项目之一,预计于2025年投入运营,将为东南亚带来更完整的海陆空交通体系。

面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深度整合,美国也在积极追赶。今年5月白宫举行东协领导人峰会时承诺,在东南亚投入1.5亿美元,从事基础设施、安全、流行病防备和其他有助于中国影响力的努力上。6月,七国集团(G7)也宣布,将重新启动「全球基建和投资伙伴关系」项目,会在5年内筹集6000亿美元,为开发中国家所需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

东南亚国家乐见美国及其盟友提供基建基金,但此基金究竟能提供多少资金,目前仍不明朗。尤其东南亚国家担心G7基金只是为了抵消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实力,并不是真心扶助该地区的建设与长期发展。美国标榜要「价值驱动、高质量和透明」的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带有政治意涵,也让一些国家存有戒心。

授人以渔增强软实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动作比美国快,有助于「一带一路」的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已在今年生效,大陆也积极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关系协定》(CPTPP)和《数位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美国则成立由其主导的《印太经济架构》(IPEF)以抗衡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但多偏向于规则制定,而非传统的贸易协议,并不包括市场准入或取消关税的规定,一些东南亚国家兴趣缺缺。

此外,受到疫情影响,中国大陆在疫情初期对东南亚国家疫苗的协助以及物美价廉的网路设备,让「健康丝绸之路」和「数位丝绸之路」在比较需要医疗和通讯基础建设的东南亚国家受到欢迎。除经济援助外,大陆还透过教育与技术训练增强软实力。「鲁班工坊」正在进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学内容从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自动化到机器人,课程可以随当地需要而调整。从2016年在泰国设立第一个鲁班工坊以来,目前在全球19个国家成立了25家鲁班工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提供资源。总体说来,出于中国的地缘结合,科技与基建能力、中国供应链的密切联系以及经贸区域整合,北京在东南亚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共二十大结束后,习近平启动「大外交」,先后与来访的越共总书记阮富仲、巴基斯坦总理夏立夫、坦尚尼亚总统哈山、德国总理萧兹会谈。这几天趁参加G20之便,除与拜登会谈外,马不停蹄与法国总统、澳洲总理、韩国总统会谈,并预计在APEC峰会场边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谈。大外交与一带一路的启动,代表习近平第三任期将继续走对外开放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