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以「两个互不否定」面对辛亥110年

旺报社评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华民国110年国庆日即将来临。过去「逢十大庆」总是广邀华侨、外交使节及全球贵宾共同庆贺,但民进党刻意淡化中华民国史观,加上疫情限制,今年双十节关起门来冷清度过。对岸9日将举行纪念大会,预料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长篇讲话。台湾该如何回应,需要提前思考。

两岸非异己关系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国的起点,也是两岸政治、历史和情感的连结。但大陆把中华民国的存在视为阻碍统一的政治问题,甚至将中华民国定性为台独「借壳上市」而严密封杀;民进党则因主张台湾主体性而不断掏空中华民国的内涵、切断与中国的连结,辛亥革命对两岸关系的价值逐渐「贬值」,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

以中共的史观,纪念辛亥革命出于「三段论」逻辑,自1949年至今从未变过:第一,辛亥革命意义重大,但具有局限性。第二,中共才是孙中山思想的传人,历经革命、建政、改革,最终取得成功。第三,统一是孙中山的遗愿,也是中共历史任务,最后对台喊话,呼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

简而言之,中共的辛亥革命论述始终围绕政权正当性的主轴,相信此次习近平会结合近年大陆脱贫、小康、国际地位提升等成就,更加着墨于此,并自信宣称「掌握两岸主导权」。大陆在中共领导下跻身世界强国,14亿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确改变了晚清中国积弱的面貌,也实现了孙中山念兹在兹的愿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同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也转化为大陆社会主义的实践,并在近期北京日益严厉打击垄断财团的监管经济下,比台湾的经济政策更趋近民生主义「节制资本」的理念,也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不过,若要从解决政治分歧、终结对立状态、实现心灵契合的高度来看辛亥革命对两岸关系之意义,对岸以政权正当性为主轴的论述就显得苍白而黯淡。大陆应深知,110年前的辛亥革命在中国大地上创立的中华民国,如今虽偏处台湾,却是台湾与大陆的连接点,也是台湾政经体制的根源与基础所在。如何以客观、尊重的态度表述这个历史事实,丰富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是自信的大陆应该思考的方向。

同理,民进党执政时的双十建国纪念,总是「朝冷野热」,即使蓝营不忘辛亥,自发办庆祝活动,但参与受众愈来愈少,也愈来愈老。特别是蔡总统构筑「中华民国台湾70年」的历史论述,看似意在整合光谱两端,实质上斩断了「中华民国在大陆」的历史渊源。更有甚者,把1949年后两岸在一国架构内的「正统之争」偷换概念为「反侵略」,实则兜售分裂国土之主张,已违背《中华民国宪法》。

中华民国事实存在

即便以台湾本位视角来看,辛亥革命也不是「外国历史事件」,中华民国更不是「外来政权」。武昌起义、民国建立,极大振奋了日据下台湾人的中国情怀,台湾民主先驱蒋渭水就是在辛亥革命的感召下投入运动,而他当年主张的「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前提正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坚持台湾民主运动是中华民族救亡的一部分。因此,民进党视角下的台湾人民主启蒙、反殖民、反威权与政治民主化,本质是辛亥革命对台湾人的遗产,也是中国人追求自由民主的奋斗史在台湾谱写的篇章。

习近平曾就看待中共建政前30年、后30年提出「两个互不否定」理论,两岸在看待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110年时,也可以借鉴上述逻辑:第一,不能用1949年前国民党在大陆的崩溃和失败,来否定1949年后中华民国宪政理念在台湾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第二,不能用台湾民主化以来本土政党的执政,来否定中华民国与中国之间的联系。

前一个「不能否定」是说给大陆听:对岸如何在正统论述以外,理顺和阐述1949年之后中华民国体制在台湾的正面意义,而非简单以割据敌对政权视之,将是解开两岸政治僵局的最后一把钥匙。后一个「不能否定」主要讲给台湾听:台湾人和中国人从不是异己或对立关系,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也是中国。台湾社会应该思考辛亥革命在大陆和台湾同时开启了民主启蒙、政治现代化的道路,这两条线时而交叉、时而平行,下一个历史交叉点似乎就在不远处,台湾人将以何种姿态、何种准备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