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檢查多久做一次?能揪出哪些疾病?腸胃科醫師來解答

医师提醒,早期胃癌几乎无症状,一旦确诊往往是中晚期已转移,及早阻断胃癌的形成十分重要,胃镜检查是能早期发现的最佳工具。 图/健康医疗网

现代人生活紧张、外食多,很多人都有胃肠不适的困扰。48岁张小姐,忧心忡忡来到肠胃科看诊,她说最近胃实在很不舒服,胃酸、胀气、闷痛、邹邹,喉咙也卡卡、食不下咽,她很担心是不是胃癌,但她一想到要将内视镜管子吞进去做胃镜检查,就很害怕!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肠胃肝胆内科暨内视镜中心主任陈炳宪医师表示:『其实不论是做上消化道的疾病诊断,或是健康检查,胃镜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照妖镜,让所有病灶一一现形。』胃镜检查的全名为「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可借由内视镜软管经由口腔、喉头,进入食道、胃及十二指肠前半段进行检查,医师可清楚观察,看是否有发炎、溃疡、息肉、肿瘤或癌变等疾病,精准率达95~99%;必要时,也可由胃镜上的小洞伸入夹子做切片检查。全程检查时间约5-10分钟。

那胃镜检查会痛吗?有哪些警讯及疾病要特别注意?多久要照一次?很多民众对胃镜检查不了解而退避三舍,今天让肠胃科医师来解惑说明白。

胃镜检查能揪出哪些病症?

可筛检胃食道逆流、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息肉、胃癌、食道癌等疾病。影像加强型的高解析度内视镜,如LCI、BLI、NBI等系统,提供光学染色、强化肿瘤血管影像等功能,把更细微的组织构造看得更清楚,相对于仅用白光的内视镜检查,可大幅提升早期食道癌及胃癌的诊断,是目前效果最佳的检查工具。

右图为高解析度BLI内视镜影像系统,可很清楚看到胃食道交接处粘膜及微血管非常细微构造及变化。 图/健康医疗网

检查会痛吗?

传统的胃镜检查(健保给付),易诱发呕吐反射及疼痛,可选择「无痛胃镜检查」(自费),在静脉麻醉或镇静下,更舒适地完成检查。

胃食道逆流为何反复治不好?

「胃食道逆流」依发炎轻至重分为ABCD四级,B~D级需提高警觉,接受治疗及定期追踪,若食道黏膜因胃酸长期刺激发炎产生巴瑞特氏食道变化,就会增加食道癌的机会。胃食道逆流的好发率,除老化、工作压力因素,很高比例与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吃太多、吃得晚、吃饱就躺平、高油高热量、烟酒,都会造成食道极大负担。陈主任提醒,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使病情加重,只依赖药物,却不调整生活习惯,治疗效果往往缓慢不佳。

发现胃息肉要切除吗?

「胃息肉」的发生比例约10%,多数为无症状、良性,大多是在胃镜检查时发现的,又可分为多种病理型态: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发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但如果息肉大于1公分、或是腺瘤性息肉,因会有癌变风险,建议将息肉切除掉。

幽门螺旋杆菌会致癌吗?需除菌吗?

「幽门螺旋杆菌」被世卫组织归类为明确的致癌物,会在胃黏膜释出中和胃酸的物质,引起胃部黏膜持续发炎受损,可能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最终形成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病变及胃癌,罹癌率是常人的5.6倍。陈主任提醒,研究证实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有较高机率罹患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是胃癌高风险因子,应视为感染性疾病积极治疗,并于40岁前根除。

多久该照一次胃镜?

临床观察,从微小的细胞突变发展为癌症,约需2年,因此,如果胃镜检查发现有幽门杆菌感染或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除了进行除菌及治疗,也建议每2年以胃镜追踪检查。

胃癌在国人癌症死亡率则高居第九位,每年新增约4000例以上新个案,陈主任也特别提醒,早期胃癌几乎无症状,一旦确诊往往都已转移到淋巴结、腹膜及肝脏,通常都已是中晚期,因此及早阻断胃癌的形成十分重要,而胃镜检查是能早期发现的最佳工具。

透过胃镜,医师可清楚观察食道、胃部及十二指肠,看是否有发炎、溃疡、息肉、肿瘤或癌变等疾病。 图/健康医疗网

本文转载自《健康医疗网》,原文为:照胃镜好可怕?胃镜Q&A肠胃科医师来解答!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