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国人第一癌有解 医师呼吁:大肠镜检查揪潜伏息肉

台中荣民总医院大肠直肠蒋锋帆主任。

企划特辑

肠胃警讯易忽视 逾两成确诊已大肠癌晚期 医师提醒:定期检查 方为上策一名年约三十岁的怀孕女性,在怀孕期间出现各种肠胃不适的症状,因患者误以为是怀孕引起的正常现象,再加上怀孕期间不建议接受大肠镜检查,以避免可能对子宫胎儿施加压力,而未进一步检查。直到剖腹生产时才发现原来是罹患大肠癌,且腹部布满肿瘤

收治该名案例的台中荣民总医院大肠直肠科蒋锋帆主任表示:「大肠直肠癌常因初期症状不明显,或患者自身特殊状况而容易被轻忽。曾有年仅23岁的患者因当兵期间就医不便,而不理会腹部胀痛等肠胃警讯,直至退伍才进行检查,确诊时肿瘤已发生转移,进入大肠直肠癌晚期。大肠直肠癌确诊案例中约18~25%的患者确诊时已进入晚期。」先前知名艺人余天、李亚萍的女儿余苑绮,也是在成功抗癌、并顺利产下第2胎后,惊传怀孕期间直肠癌复发转移,癌细胞淋巴扩散到肺部肝脏

预防胜于治疗 早期检查 避免癌症发生根据106年度台湾癌症登记报告显示,大肠直肠癌仍维持癌症发生率首位,蒋主任建议,民众有怀孕准备、器官移植、或服役、出国等人生重大计划,务必先安排大肠镜检查,避免因身体状况变异、外在环境改变或不便就医等原因,造成疾病警讯误判或延迟就诊。

蒋主任提到,现今网路资讯多元,许多民众在小有不适症状的疾病初期,习惯透过网路搜寻症状与相关资讯,然而大肠直肠癌早期症状难辨,反而可能因此延误治疗时机,建议如身体已连续两周出现肠胃道不适,或解便习惯改变等情形,应直接就医检查,透过医师的专业诊断降低疾病风险。此外,有家族史、熬夜、吸烟的民众应从40岁以上开始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超前部署将罹癌风险最小化。

蒋主任说明,息⾁变成癌症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若能透过检查发现大肠息肉,便可减少出现大肠癌的机会,防范未然。此外也可帮助早期发现癌症,即便罹癌也能增加手术机会,因此高风险族群高龄者及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民众,应该定期前往医院接受大肠镜检测,获得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医师建议: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降低疾病风险。

治疗选择多元化 术前辅助治疗有助「把大打小、小而切除」卫福部国建署统计,转移⼤直肠癌五年存活率仅13%,若能以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则存活率可增加到40%~60%。因此针对已发生转移、肿瘤过大或肿瘤数量过多而难以手术的患者,可规划适合患者的术前辅助治疗将肿瘤缩小后,再安排手术切除肿瘤。例如透过化学治疗、或安排基因检测了解患者肿瘤特性,选用适合的标靶药物,都可帮助提升大肠直肠癌患者接受手术的机会。

蒋主任表示,针对进入第四期的转移型大肠直肠癌患者,医疗团队在治疗规划上还会再区分为四期,从治愈治疗、积极治疗、症状治疗到最后的安宁治疗,而不论病程已进入哪个阶段,医疗团队都会竭尽所能帮助病患,兼顾患者生机与生活品质。

专科治疗模式如揪团打怪 医疗团队全面技能升级更快速 晚期患者治疗更安心现今大肠直肠癌的治疗主流趋势─MDT(多专科治疗团队)治疗模式正是基于以上目标,结合囊括内外科的各科别专科医师的多元专业见解,定期针对个案召开讨论会议,全面考量患者治疗需求,提出适合的治疗选择。除了患者得以从中受益外,对于参与的各科医师来说,也能借此认识其他科别应对疾病时的不同思维,透过多方角度认识疾病、共同学习,全面提升团队成员能力,让团队医师都能无时间差提供患者跨科别的专业治疗方案。

许多公家机关都会提供便民友善窗口,民众透过一个窗口就可以完成所有需要办理的事项。蒋主任说:「MDT的概念就是医疗友善窗口,民众透过单一科别,即可获得跨科别团队的专业治疗规划,在单一窗口就能一步到位将疾病问题处理好。」多专科治疗模式对患者来说,简化了繁琐的就诊询问流程,不会因为治疗选择多元,而需要在不同科别间东奔西跑,也将因此更加深对医疗团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