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存活率关键在「发现的期别」!定期大肠镜检查预防最有效

医师表示,罹患大肠癌的存活率关键在「发现的期别」,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图/门诺医院提供,下同)

记者王兆麟花莲报导

一名50岁的戴先生,本身有痔疮问题,前阵子因血便、粪便形状变细症状就医,因粪便潜血检验阳性,医师建议接受大肠镜复检,戴先生认为自己有痔疮,所以粪便潜血当然会阳性而不愿做大肠镜检,拖了一个月后,戴先生总算接受检查,并发现右侧大肠有扁平息肉,确诊为第一期升结肠癌所幸手术切除后,无须接受化疗定期追踪即可。

大肠癌位居国人癌症发生率之首,根据国建资料显示,50岁以上成人终生约有7%的机率罹患大肠癌,也就是每15人中就有1人会罹患大肠癌。为了让民众对大肠癌有更深的了解,并提醒民众注意身体发出的警讯,门诺医院与在地农会合作,共同办理卫教宣导活动,期盼透过医师的详细解说,呼吁民众多关心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大肠息肉没有症状、不影响生活、不易察觉,唯有定期检查,才能有效预防癌症的形成。

医师表示,大肠息肉演变成大肠癌约需要8至10年的时间,多数的大肠息肉没有症状、不影响生活,因此民众不易察觉,唯有定期检查,才能及早切除,有效预防癌症的形成。 肠胃内科医师戎伯岩表示,根据国健署资料显示,50岁以上粪便潜血阳性者,2人有1人有大肠息肉,5人有1人是癌前期大肠息肉,20人中则有1名是大肠癌,罹患大肠癌的存活率关键就在于「发现的期别」,越早发现、治愈率就越高;以第一期、第二期的患者来说,5年存活率超过70%,第三期虽因淋巴结转移,但5年存活率仍有50%以上。维持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能够降低约30%的大肠癌风险,但剩下的还是要靠筛检。

▲▼透过大肠镜检查可将病灶切除,民众如果感到害怕,可自费麻醉镜检查。

医师呼吁年龄超过50岁、有肥胖、抽烟、久坐,缺乏运动、有腺瘤性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炎性肠道疾病之家族病史者以及饮食上总是高热量纤维等危险因子者,都应提高警觉定期检查,而没有危险因子之50岁以上民众应善加利用2年一次的粪便潜血检查,确保「肠」的健康。

以往大肠癌患者多是中老年人居多,但随着生活型态的改变,近年来也不乏30至40岁的年轻人罹病,医师强调,大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通常出现血便、解便习惯,粪便性状改变、体重减轻、腹部疼痛、肠道阻塞、体力变差等症状时都已是晚期。

预防胜于治疗,除了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与运动习惯,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红肉或是烧烤外,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定期检查。医师强调,很多民众听到要做大肠镜都为之却步,虽然大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但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来说,是相对不危险的检查,不仅可以进一步确认肠道情形,如发现有癌前息肉或是早期癌等状况,也可透过大肠镜进一步将病灶切除,如果民众对于大肠镜检仍感到害怕,也可选择自费麻醉镜检查,让检查不再是恶梦

脑公!你不可以赖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