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人的翻譯官:那些年,荒唐囚徒的嘶吼

「为何明明已经洗刷清白,却还要持续被关押?」 图/路透社

前情:《荒唐年代荒唐囚徒:反恐阴影下的流亡维吾尔人》

曾在美国关达那摩监狱(Guantánamo)担任维吾尔语翻译官的罗珊.阿巴斯(Rushan Abbas),经历40小时的航程终于抵台。这次她受「草原没有风」2017台湾游牧电影节的邀请,参与纪录片《维吾尔人:荒唐的囚徒》(Uyghurs: Prisoners of the Absurd)映后座谈。这部片讲述22位维吾尔人,为躲避中共压迫,逃往阿富汗维人社区,却在911事件发生后,遭人「贩卖」给美军,成为反恐战争下,被制造出来的「恐怖分子」。

罗珊出生于乌鲁木齐,新疆大学毕业后,1989年赴美攻读植物病理学,随后与美籍教授结婚,成为美国公民。由于具有双语——英语、维吾尔语的能力,曾在自由亚洲电台担任维吾尔语播报者,成为她进入关达那摩监狱执行翻译任务,进而帮助族人的契机。

谈到担任翻译官的往事,罗珊坦言初接到任务时的紧张。911事件的悲剧很难令世人忘怀,在还没接触前,「他们很可能是塔利班或盖达的成员」,但「身为一个美国公民,如果政府需要我,我会尽力做好我的工作」。然而事实比预期地还要令她震惊,这群维族人并非恐怖份子,清白的他们,只是想逃离中国的压迫。

罗珊阿巴斯参与映后座谈。 图/作者摄影提供

美国维族社群也随后展开救援,包括捐书、捐物资到监狱,甚至是向政府游说释放,「我们能提供房子收容」、「我们想帮助他们」,罗珊谈到了维族社群如何热切地关注此事。

历经大约十年的监禁生涯,22位维族人分别前往瑞士、阿尔及利亚、英属百慕达、帛琉等地,看似前程光明,但语言的隔绝及无法取得公民,难民之姿或「疑似恐怖份子」的身分,成为生活的枷锁。当初逃离中国其中重要的动机──宗教自由,也因为这些地区没有维吾尔社群,让宗教融于生活习惯中的穆斯林维族人,一样遭到束缚。

据罗珊表示,这22位各奔东西的维族人虽不是每个人都有配偶,但仅有一位的家属在中国政府发现前,所费不赀取得国外身分,成功到海外与丈夫团聚;其他家属的护照则遭中国政府刁难。

当我提问到美国政府对维族人的态度时,罗珊以自由亚洲电台和在美维吾尔人协会为例,强调美国政府对维族人的支持。然而,当其他听众提问到纪录片中,美国曾让中国政府进入关达那摩「审讯」事件时,她却语带保守。

罗珊正在为释放后找到居住处的维吾尔人拍照,左至右为分别为:Abdulla Abdulqadir、Salahidin Abdulahat、Ablakim Turahun 、Khelil Mamut。 图/美联社

关达那摩监狱一隅。 图/美联社

纪录片中显示,美国政府为寻求中国对反恐战争的支持,曾让中国官方人员进到监狱,同时提供个资予中国,更在「审讯」期间让中国官员将空调降至最低,近似「刑求」手段,让维吾尔人在寒冷的拘留室中交谈。这些事实曾令维族人对美国的讯息采取不信任的态度。

对此,罗珊强调,当时包括沙乌地阿拉伯、埃及等官员都有入监接触其公民,这并非美国给中国的特权;至于允许取得个资、近似刑求的审讯,美国政府皆有向他们致歉。

美国政府是否宽容处理维吾尔人的问题,在无辜囚徒们分别送往阿尔及利亚、帛琉、百慕达等国的结局中,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罗珊也曾在媒体专访中感谢美国没有像埃及、泰国一样,直接将维族人遣返回中国。但我们可以想像,如果今天参与映后座谈的是片中曾出现的美国义务律师,或许上述的问题,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回答。

被制造出来的「恐怖分子」。 图/路透社

罗珊曾在纪录片中说到「身分」对她产生许多困扰。这些维吾尔人将心事和冤屈都告诉了眼前这名「帮助他们的同胞」,但身为翻译官的她所能做的只能是如实传递美国政府告诉她的决议。

面对这些族人的疑问,「为何明明已经洗刷清白,却还要持续被关押?」观影的我们不约而同在片中感受到这股无可奈何:不知道如何向自己的族人解释这其中复杂的国际现实。

罗珊在结束任务后,2005年加入辩护律师团,接着偕同族人到安置地,帮助他们适应生活。耗尽庞大工程的安置计划,终究无法取代对故土与文化的渴求,至今已有多位维吾尔人因诸多生活因素离开了这些安置地。

我看着佩戴东突厥国徽别针的罗珊,带着浓浓北京腔开口向观众打招呼,懂得中文的她,仍然全程使用英语回答:回答着维吾尔族流离的故事。或许,在国际政治角力下,维吾尔人的困境,幽微地映照在罗珊的身分与工作当中。

在国际政治角力下,维吾尔人的困境,幽微地映照在罗珊的身分与工作当中。 图/尹雯慧(台湾图博之友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