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那些年 台湾人有听没有懂的「中共语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文/多维TW 郭雪筠

时至今日,就算大家嘴上不说,已没有多少台湾人会相信「中共在未来会垮」。就如同西方媒体探讨「中国模式」越来越寻常一样,近十年来的情势让多数台湾人明白,现在的世界有两条发展道路,一是台湾人习以为常的「西方民主模式」,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这两条道路,就算多数人心中有偏好,亦难否认两者各有优缺,而中国大陆与美国,将会是世界未来的主要两大强国。

这使得台湾在看中国大陆的政治时,感到纠葛复杂,拒统心理让多数人天然抗拒,但也正是因为过去20年来此消彼长的实力对比太明显,人们在抗拒的同时,更一遍遍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走向民主的台湾无法解决经济问题产业发展问题;中国大陆却从一个「山寨大国」,自信地走向产业转型?于是台湾媒体上也出现越来越多对于大陆政治的讨论,十八大在讲什么、十九大时习近平又「葫芦里卖什么药」等。

尤其是今年年初,习近平那番「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讲话一出,在台湾掀起的舆论风潮是以前人们想都未曾想的——过去台湾人怎么会想像得到,有天人们会认真解读中共领导人的谈话,想知道字里行间到底会对台湾有什么影响?而当「解读中共的话」成为台湾媒体上一件寻常的事,很明显可以发现「中共语言」与「台湾解读」,往往形成一个平行世界。对中共政权的错误解读、对中共语言的不了解,经常是造成台湾政治人物误判情势的原因。

比如,当中共谈起两岸统一时,总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连结在一起,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大陆,这个名词有很沉重的历史意义,在台湾则会被简化为「反正就是想超英赶美」或「就是想并吞台湾」。

再比如,在2018年12月中共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表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不久前在中共中央党校致词时,一连又说了58次的「斗争」——凡是危害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挑战,都要进行坚决斗争,都要取得斗争胜利。

这连一串的「斗争」看在台湾眼中,往往又会简化为「排除异己」、「党同伐异」等党内斗争,充斥着血腥与暴戾之气。「中共用语」与「台湾解读」之所以天差地远,根本因素当然是两地由于历史因素造成的文化差异(加上台湾对大陆政体本能地抗拒)。民主化后的台湾,有一套自己认知的「先进标准」,当台湾近年因为发展、迫于情势去面对「中国特色的另一套标准」,就会产生有趣的化学反应。

一方面,会很自然地拿「西方/港台那套意识形态」套在中共的话语中;另一方面,又不解于「为什么最后结果不如预想」、「中共到底在想什么」。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当2014年习近平表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许多西方和台湾人士,便自然将「现代化」与「民主化/西方模式化」连结。

于是有些人大叫「对岸明明就没有现代化」、「中共怎么会现代化」,殊不知,此「现代化」,其实非彼「现代化」。

「斗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曾在2017年时刊载一篇评论,质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词使人担忧,民族复兴是否有「复仇」的意涵?要到达什么程度,中国才觉得「伟大复兴」?对于部分台湾人而言,对于这个词的感觉也与该评论有些相似。

而放在「中共语境」中,不论现在所说的斗争、现代化、还是民族复兴,都有大陆内部历史演变的因素。先把时间推回到1980年代,那时的大陆知识分子认为,中国大陆要国防军事现代化、亦要「政治现代化」,而那时「现代化」的涵义就是今天台湾人的认知,要仿效现代化的西方国家——当时多数大陆菁英成长背景是,父母辈文革、饥荒的记忆,小时候亦曾贫困。有人回忆第一次到访美国的震惊感受,那样的繁华现代,中国何时能到达那个水平?

当年许多大陆知识分子一如现在港台菁英,心中先进的那套标准是「西方民主模式」。尽管「政治现代化」一词在六四事件之后消沉,但仍留在大陆知识分子私下讨论的念想中。

199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下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主调。那之后的事情,多数台湾人也都知道,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减少、加入WTO,日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2008年金融海啸,相较于主流已开发工业国家,中国大陆并未受到重创,大陆民意甚至惊讶于「原来以往看来光辉的民主国家,竟也有这么多问题」,而后将近十年的世界局势发展,摧毁了从前大陆知识分子、乃至于年轻菁英「西方民主等于先进」的标准。

列强瓜分、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到近十年,现代化、进步,这些名词在大陆舆论中正式与「西方」脱钩,「坚持中国自己的路」成为不只是中共,而是多数大陆百姓的共识。「西方的」与「中国的」是两套制度,没有谁更优劣——在大陆年轻一代这样的认知下,中共与民众沟通在近年建立起一套更明确的、不同于「西方解读」的说法。

在中共现在的语境中,所谓「斗争」,并不是指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的整人行动,而是要对「威胁到中国发展」的「因子」进行危机化解、认真地处理重大挑战,比如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大陆经济带来的影响、又比如对中国大陆内部积弊已久腐败问题简言之,「斗争」之于现代中共的语汇意涵,当更接近于台湾常用的「解决问题」,于是乎在中共中央领导人为不同主题发表讲话时,无一不从重大问题切入,举凡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都要有一番「斗争」。

而习近平所说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当然更不是1980年代时的「政治现代化」,指的是在大陆社会转变的当下,如何改善现在政治制度的缺点(如官僚习气、如更好地掌握民意、如官方有效率)。在此脉络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台湾人排斥的名词,一是有「统一」的涵义在,二是基于中国逐渐达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等目标后,自然而然会形成的。

这是对整体国家的一个庞大构想,其中有诸多因子,「统一」不过是其中之一。

中共「官话」给台湾政府的启示

其实不光是对中共语言的误解,台湾民意对于大陆人的一些用语也有天然的排斥,比如大陆社会习惯讲的「台湾同胞」,听在台湾人耳中总有「我们是一国」的政治意思,而在大陆语境中「同胞」二字是血缘上的连结,对于美国华人亦是如此。

何况是中共的「官话」,听在台湾社会耳中又是另一番解读。对中共而言,如何与港台社会沟通恐怕是最艰难的挑战。大陆官方自认「时间站在自己一方」,是因为认为「自己能解决当前转型困难,能在未来持续强兵富国,到时台湾问题自然能迎刃解决」,但现阶段的两岸,连沟通起来都像在平行世界。

至于台湾,其实也能从中共的「官话」中来反省自身。中共常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在大陆语境中饱含深沉的历史教训——因为国家孱弱被瓜分欺侮,唯有自强,才可立于国际。两岸纵使有政治体制上的分别,台湾仍该自省,面对自身困顿,是否「敢于斗争」?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现代化」?

台湾政坛的衮衮诸公,又是否真的记得自己从政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