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进退两难 台湾的「中华民国困境」

文/陈舜协

甫于今年6月与「中华民国」断交引发风波的巴拿马总统瓦雷拉(Juan Carlos Varela),11月16日到北京进行中国与巴拿马建交后的首次国是访问,而瓦雷拉于22日离开北京前对媒体说,希望巴拿马和中国建交能成为其他各国的「参考」,他指的是与中华民国断交且美国不反对的态度。

瓦雷拉这番「投桃报李」的行为,让关切瓦雷拉访问北京的台湾人感到刺耳,不过,许多人并不在意,无论立场是统、是独,「船过水无痕」、「过去让它过去」已是台湾民众处理与切身无关事务的日常。

「民国」有原罪 台湾难团结

2015年10月10日,有台独政治主张的5名男女割毁中华民国国旗,一审被判有罪,其中有3名提起了上诉,二审以言论自由判决3人无罪,检方再次提起上诉,2017年11月初更二审合议庭以「保障言论自由」为由,声请释宪。有评论者在媒体专栏举例表示,美国大法官认可在政治性场合焚烧美国国旗属言论自由一部分,呼吁大法官会议直面处理这个问题,言下颇有鼓励效法之意。

巴拿马是自1910年就与清朝建交,继而承认中华民国成立的友邦;自1949年起中华民国政府迁移到了台湾,实质统治台湾逾70年,象征国家的国旗却无法团结人民民进党籍立法院长苏嘉全负责筹办国庆,对于国庆的主舞台和邀请卡上没有国旗的质疑,甚至以「国旗在我们心中」回应各界。

中华民国还有20个友邦,何时会如巴拿马般断交,犹如未爆弹,无从猜测,难以讨论。从媒体在需要唱国歌公开场合,每每观察蔡英文有没有开口唱「吾党所宗」来看,不难想像蔡英文每次演说都必备的「团结台湾」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因为连要团结在哪一面旗帜下都是问题。

不只民进党「 受困」

「台湾已是主权国家,现在名字叫中华民国,未来前途由2,300 万人民共同决定」,此论述是至今未放弃「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为了选举需求及团结党内的妥协成果,与其说民进党将台独主张务实转身,不如说是隐身待机。但如此一来,就算再不喜欢国旗、国歌与国民党的连结及戒严时期白色恐怖记忆,也必须在公开场合唱国歌、向国旗及创设国民党的孙文敬礼。

简言之,国际环境与选举的现实,逼着民进党将建国理想借「中华民国」外壳上市,民进党透过选举取得政权,同时也被中华民国困住,只能「穿着衣服改衣服」,透过各种方式将「一中符码」遮抹到最低程度。

然而,选举困住的不只是民进党,同时也困住了国民党。

国民党在吴敦义当选党主席后,以七七抗战、两岸交流、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双十国庆国父诞辰创党123年等名义举办纪念活动。这些纪念活动中,青天白日满地红是主题色,随处可见国旗、领巾T恤胸章依例还要合唱《中华民国颂》结尾,不外乎希望让大众认知国民党是中华民国创建者、保卫者建设者,同时提振支持者的士气,也希望抢回定义中华民国的话语权,着眼的当然是2018年的九合一地方选举。

不过,历经李登辉陈水扁的七次修宪,以总统直选、废省、改课纲等政治体制以及教育体制改革,还有「特殊国与国」、「一边一国」论述,成功将「台湾是中华民国的一省」变成了「中华民国在台湾」及「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人认同」早已是七成台湾人的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对多数台湾人来说,「台湾」已经从地名摇身成为取代「中华民国」的国家符码,对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中华民国国号认同,仅存于国际场合中;在台湾社会里,谈「我爱中华民国」得要视身份、场域以及南北,动辄得咎。

何以致此?主要还是中华民国符码隐含的白色恐怖等历史伤痛,还未能被好好抚平马英九主政时曾试图处理,但包括党产归零、二二八事件调查及赔偿等都只做半套,未让台湾人真正感受到彻底修正历史错误、与台湾社会和解的诚意与决心,致使民进党二度执政后,还能成立针对性极强的「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然而,对损毁国旗及党产会违宪释宪声请案,舆论多以「谈资」视之,这是国民党的警讯之一。

吴敦义上任之后,坚持了原汁原味版的「九二共识」,沿袭马英九的新三不,即「不统、不独、不武」为两岸互动基础,但历经2014年及2016年两次选举失败,有大陆学者持论「不统」就是「拒统」,被定为「形形色色台独」的其中一种形式,也让泛蓝再次分裂,如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说出「不能说中华民国存在」,却成为国台办首席副主任刘结一接见的首位国民党高层,对预定于2018年九合一选举推出至少25名候选人的「泛蓝联盟」,洪秀柱给予高度期待与祝福;力主两岸统一新党主席郁慕明公开表示「中华民国亡了」,昔日主掌反共思想的高阶退将许历农表示「不再反共」……吴敦义高喊「团结、重返执政」,实际「各表各的一中」,两岸论述无法再次团结泛蓝,此为警讯之二。

融合发展论 持续压缩民国

习近平在十九大政治工作报告中说「愿意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和「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的福祉」,中国人民大学涉台学者王英津解读,习近平的对台工作指导已由「两岸一家亲」提升到「两岸融合发展」。

「两岸融合发展」对台工作早已展开,例如卡式台胞证的国民化,其他还有放宽台湾律师在大陆执业限制、福建释出上千教职向台湾高教人才招手、台湾学生赴大陆就学奖学金等。北京以行动证明不与「中华民国」打交道,单方面的政策也能直接影响部分台湾人民。

本刊根据习近平十九大政治报告,大胆推断「2049年两岸统一」,知名两岸政治评论家牛泪也以《中华民国还有32 年》为题撰文,提醒台湾民众,台湾用于两岸谈判的筹码会随着时间不断流失。

宋儒张载自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中华民国只剩32年,不论未来是统是独,政治家不该率尔空言,别再打选举利益的算盘,现在就是挺身引领讨论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