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之道 平路吁先理解香港人

曾任香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主任的平路(左),任内推动「台湾月」活动。(平路提供)

「我在香港工作时,在香港岛南边的赤柱附近租了小公寓,带个小阳台,从阳台看出去就是海岸,入夜后海面一片漆黑,迥异于维多利亚港的五光十色。」回忆起在香港工作的7年时光作家平路在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场景是夜晚海浪拍打岸边声音

眺望一片漆黑的海面,平路经常会想起香港的历史,经由山、海孕育,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小渔村因缘际会华丽转身成璀璨的东方之珠

2003年到2010年,平路当时担任新闻局派驻在香港的光华新闻文化中心主任。谈起台港两地的前世今生,「同样都使用繁体中文、同样都经历过被殖民统治,两者身世相近,但发展历程却又不尽相同,彼此民众缺乏相互了解」,平路认为,台港民众早年都彼此低估了对方,经过不断的探索,才慢慢了解自身与对方的优点与美好。

平路担任光华新闻文化中心主任时,开始筹办「台湾月」,邀请台湾的艺文团体例如歌手胡德夫优人神鼓等赴香港演出,把公园变成表演场地免费的艺文活动令香港人感到不可思议。「由于香港是殖民社会阶级观念深植人心,华丽盛装赴展馆看表演是一般市民刻板印象,但是台湾月带去的艺文活动,成为庶民阶级的日常。」

以往香港大小集会游行场合,时常可见有民众手持中华民国国旗,如今港人的「中华民国」情怀何在?

「相对来说,对中华民国还有情怀的,只剩下逐渐凋零的老侨胞,但他们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民国38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平路观察,「至于年轻人,中华民国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政治符号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我始终相信从人的角度出发,你要先理解香港人,才可能真的召唤普罗的香港大众,也唯有如此香港人才有可能真实的理解当前的『中华民国』,故事也才有可能继续书写。」平路表示,如果透过文化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交流,对年轻一代的港人来说,这才是真实的接触「中华民国」,而不是只是符号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