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躲不掉又难启齿 蓝绿眼前的「中国难题」

中国国旗五星旗。(图/路透社)

● 文/多维TW

总统大选在惊涛骇浪中落幕,没有人能否认,对岸这次扮演了没有出现在选举公报上的候选人角色。如果说,「反中牌」是蔡英文最后大胜的关键要素,那么「我们与中国的距离」,显然就是台湾选民在这次大选中最为在意的事情,从而压倒了其他的考量。

然而,中国大陆从来没有在台湾大选中缺席,差别只在于台面上的候选人与台湾社会在当时以什么眼光看待它。若把2020年大选与2016年相比,不过四年时间,蓝绿候选人的两岸论述在味道上就大为不同。

太阳花阴影 两岸善意仍在

先想想2016年的社会氛围如何?那时的台湾,才刚经历过以反服贸为诉求的太阳花运动,舆论普遍对于中国大陆存在着不信任和质疑。如何在民众诉求与两岸互动之间取得平衡,是蓝绿当时共同面对的课题。

与此同时,社会对于中国大陆「以经逼统」的担忧,也直接转嫁到被视为扮演中介者角色的国民党身上,致使国民党在2016年选战中打得格外艰辛。尽管如此,代表国民党出征的朱立伦,其两岸政策仍然强调坚持「九二共识」,甚至主张马英九时期的「和平发展」进一步走向「合作双赢」,也带着自信提出「不怕红色供应链」、「不必逢中必反」。

而当时打顺风选战的蔡英文,也没有选择迎合民粹情绪去放大对中国大陆的敌意,反而试图说服选民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重要性。例如她在2015年5月访美期间,即表明「在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珍惜并维护20多年两岸协商和交流互动所累积的成果」。

此后更是主打维持现状」牌,主张「相互谅解、求同存异」,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预测性、可持续的两岸关系」,也保证处理两岸关系「会积极沟通,不挑衅,也不会有意外」。

另外一位候选人宋楚瑜,则是满怀忧虑地指出由于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遭遇很大困难,「两岸没有对撞的本钱」,台湾应该「善用两岸政治杠杆往前冲」,其他问题「不要钻牛角尖」。

也就是说,2016年三组候选人无论对于两岸定位认知有所差异,但并未完全推翻马英九执政八年以来所打造出的两岸交流与互动格局,基本上都对于未来两岸关系抱持着友善开放且正面乐观的态度

亡国感恐惧  蓝绿态度丕变

经过了四年,在「习五点」与香港反修例运动的催化下,两岸议题再度成为总统大选的攻防主轴,但论述的气氛与四年前大相迳庭

当2019年蔡英文主张透过「民主防护网」来应对习近平的「两制台湾方案」后,摇身一变成为「抗中保台」的「辣台妹」。只要借着「亡国感」的情绪,将国民党与一国两制画上等号,几乎把「中国」视为零和敌人,「反中牌」便是一张必然且必胜的王牌。

在三场政见发表会和一场辩论会上,蔡英文的「中国攻势」是一以贯之的,特别体现她不断重申的「四个认知」:破坏台海现状的是中国不是台湾、中国利用九二共识在掏空中华民国、不能以主权交换短期的经济利益、警觉中国正在全面渗透分化台湾社会。

这些强势的说法,不只为《反渗透法》灌注了正当性,也为其正在建构的「中华民国台湾」认同,增添了理论基础。从蔡英文在1月11日胜选当晚国际记者会致词内容中不难看出,她深信这条抗中路线赢得了817万台湾选民的认可。

再看国民党的候选人韩国瑜。老实说,两岸论述过去一直是国民党的强项,很轻易就能说服选民,他们有能力处理好两岸关系。这次选战中,看得出来韩国瑜很想重振当年「九二共识」的荣景,却没有在论述上与时俱进,反而只为了反驳对手的质疑与攻击,而让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窘境

例如在国防议题的交锋,未厘清台湾在两岸与区域格局的处境,韩国瑜直接诉求「能避战才是最高明的中华民国总统」。在他上《博恩夜夜秀》节目后,另一个发烧的话题是,韩国瑜敢不敢直面台湾「敌人」是谁这个敏感问题。选前他接受亲绿媒体专访,在主持人逼问下,他给出的答案是:「70年来假想敌就是解放军,对台湾威胁最大是中共。」他最后也表态:如果两岸走到主权与经济的死角,「会以主权为优先」。

韩国瑜从选高雄市长时就自称为「九二共识」坚定支持者,而国民党人在替其政策辩护时,则会把「一中各表」推上前线。但极为明显的,相较于马时代进取型的论述,九二共识到了韩国瑜时代,成了防守型的消极论述,在这条「马英九防线」面前不断退缩,甚至有评论认为国民党的表现根本就是「逢中不谈」。

而五度参选的宋楚瑜更不用说了,他提出了两岸交往「底线说」:坚持不放弃民主价值,同时强调自己没跟大陆要过一分钱,儿子也只为了扫墓和看奥运去过大陆两次。借此自清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试图淡化身上的红标签。

总的来看,2020年大选所有的候选人,或强或弱都表现出与四年前在两岸论述上的转变。不管是强硬的态度,或是自辩自清的立场,在某种程度上都迎合了弥漫于社会的「亡国感」,收起过往的友好善意,要与中国大陆保持一定的距离。看起来彼此交锋,其实更像是在趋同

蓝绿同失语 北京压力进逼

如此的变化,一方面当然是西方世界「疑中」情绪扩散下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有分析认为,由于台湾社会对中国大陆敌对心态上升,因此使得「中国」成为各方候选人的票房毒药

这类想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却只描述了表象,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胜选的蔡英文,或是落败的韩国瑜,他们的两岸论述都停留在抵抗中国或者是回避中国,而没有提出台湾该怎么面对中国大陆。背后的原因在于,两岸长年的隔绝,台湾长时间依附在美国提供的战略安全保障之下,很难走出传统论述与冷战思维。

因此,一旦身处其旁的中国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崛起之后带来相应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扩张,台湾的世界观若跟不上客观变化的脚步,自然就会在论述上失语。除了更加抗拒大陆、更加靠向美国之外,在蓝绿面前形成了共同的「中国难题」,双方都停留在扭打阶段,提不出有效的应对之道。

随着中国崛起而来的中美博弈格局,不只对两岸、东亚带来变化,对于整个世界都造成了冲击,大家都在摸索该如何面对新的秩序。事实上,台湾的政治人物不可能没察觉到这项巨变,只是为了眼前的选举利益,明知绕不过去又难以启齿。换个角度来看,蓝绿各自的「亡国感」,反而证明了中国大陆带来的压力越来越逼近,并不会因为任何人上台就会烟消云散。

蓝绿「形攻实守」的两岸论述,反映的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模糊化处理,或许有助于各自刺激选票。但只要两岸摊牌的压力摆在那里,这个「中国难题」不只是蓝绿政治人物要面对,台湾民众也很难永远闪躲下去。

热门文章》

►【口罩之乱】一天四片口罩 这些人急需被重视

►  连拚30小时 陈时中为了防疫有多努力?

►【给总统建言林忠正/防疫之外要准备对中国避险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