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干来自于失去体制自信

总统英文说,亡国感是国民党政治炒作,不过这番话从去年选举就以顾主权竞选主轴政党领袖口中说出,实在很讽刺。但芒果干确实是存在当前台湾社会情绪,可从两个层面探讨。

首先,在国际结构部分,美国可以说是过去两岸关系维持现状,平衡中共改变现状力量最重要的国际因素。在1995至1996年的台海危机中,更在东亚展现单极霸权所向披靡的姿态

美国维持两岸现状

然而根据IMF,从1996年到2019年,当年GDP总量只有美国10分之1的中共,已然缩至3分之2;在衡量军事实力军费开支指标,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美中对比也从1996年的20分之1,拉近到2018年的5分之2。因此美国虽仍居领先地位,然而其维持两岸现状的能力,已大不如1996年是不争事实

其次,从国内层次来看,中华民国在20世纪后50年,由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优异表现,构建相当的体制自信,在丢失法统之后,仍存有道统。在经济层面,根据OECD经济史专家的数据,1950年在136个列入统计的经济体中排行94的台湾,在1996年时名次竟成长到24名;而在惊人的经济发展下,台湾的贫富差距并未扩大。根据现有GINI指数最早统计的1964年,当时仅0.321,1996年时更降至0.317;在政治上,在第三波民主化时仅3分之1的国家选择民主化,台湾有幸位列其中。更值得骄傲的是,在重量级学者杭亭顿分类中,我国属于由威权政体的执政菁英带头的民主转型,因此在执政自由派与在野温和派合作之下,台湾的民主化不仅和平顺利,且相当巩固。

然而步入21世纪,由于经济成长趋缓、社会分裂加大,政府治理效能不佳,不见议题专业只见绑桩分赃和意识形态,中华民国失去过往的体制自信。雪上加霜的是,相较于台湾陷入泥淖,中共起码在经济上蓬勃发展,两岸的GDP总量对比,即从1996年的3比1,扩大到25比1。

因此过去能基于体制自信所言谈的「统一」,如今在美中差距拉近、两岸实力失衡下,让人感觉等同于「被并吞」。然而同样地,独不了的困境,也让台湾的独派,只能退缩成为台派,不敢再谈过去独立建国主张。于是维持现状就变成了台湾共识,也是失去体制自信的写照。

独派退缩成为台派

然而对台湾来说,两岸关系其实越来越难以维持现状。从中共的「双百方针」和习近平取消任期制后的权力继承因素,如果从香港回归案例来推估,2030年代两岸关系将有质变。但就目前来说,台湾社会对未来的变局,以及各种选项将付出的代价,普遍没有认识。

但庆幸的是,台独已远,根据游盈隆的调查,中华民国派有5成8的支持。在两岸险峻的夹缝之中,中华民国才是台湾唯一的出路。不过在以现有宪政体制凝聚台湾社会共识的同时,未来其实也必须考虑到大陆社会。就目前来说,过去20年的两岸交流并未化解两岸民意结构性矛盾,反倒有愈加严重的倾向。这对两岸任一方都不是好事。唯有解开这道两岸关系的高地亚之结,两岸才真能达致心灵契合。

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