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课纲修改再启动 历史又成小姑娘

文/郭茂辰 图/多维TW提供

台湾「十二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程纲要草案」近日曝光,拟将高中历史科目中国史,放入东亚历史脉络中讨论,引发社会舆论高度争议

回顾台湾课纲的争议历史,可追溯到李登辉陈水扁时期透过「本土教育」推动「去威权化」的政治工程。最典型的例子是建立了所谓「同心圆史观」,此主张于1990年代被时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胜所提出,改变了传统的将台湾镶嵌在整个中国历史中的文本脉络。

早在1993年底,李登辉即以「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命运与共的「台湾意识」,意图区隔淡化以往的「中国认同」。隔年,在与日本作家司马太郎对话时,李首次提及「台湾人的悲哀」,把矛头直指大陆,并将国民党视为「外来政权」,事实上此举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台湾人的「国家认同」。在此政策基调下,李登辉任内于1999年正式推行「八八课纲」,在并未脱离「中国史」范畴的前提,让「台湾史」首次成为独立单元

世纪之交时,台湾迎来首次政党轮替,当民进党将「福佬沙文主义」演化为一种话语霸权,在社会意识形态上逐步建立「独尊福佬人」的主流话语体系。每遇选举,更开始以「爱台」与「卖台」的二分法操弄族群议题,煽动「族群矛盾」。

在2004年,杜正胜出任扁政府时期的教育部长后,「同心圆史观」被加速落实。两年后,扁政府宣布实施新的历史课纲,把「台湾史」从「中国史」中彻底分割。将「中国史」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等用词全改为「中国」,甚至出现「孙中山外国人」的论调

2008年,台湾二度政党轮替,马英九任内虽有意对旧课纲进行修订,无奈历经李、扁近20年的「去中国化」教育,台湾内部的统独趋势与认同格局基本底定。由于「课纲微调」,原本拨乱反正的马政府遭遇学生团体发起的大规模「反课纲运动」,最终不了了之。在选举的操弄和政治社会化的共同作用下,课纲议题延伸成为「国家认同」的内涵,早已背离了历史理性、求真的专业精神。

此次「十二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程纲要草案」重点放在台湾最近500年的脉络,并将以往专论呈现的「中国史」删除,改放在东亚历史脉络中讨论。这样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从李登辉、陈水扁到蔡英文,可谓一脉相承,都在乐此不疲地铲除台湾与中国历史连结的「教育工程」。

当教育沦为党派征伐的工具,历史则沦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学生所接触的将完全是扭曲的历史,所形成的也必然是扭曲的历史观。如今台湾内部国家认同混乱,就与历任政府近30年来推动「台独」课纲不无关系。经过几十年的「独化教育洗脑」,青年世代中不少都已成为「天然独」,若想要扭转,前景并不乐观。可以预见,对岸对此次历史新课纲采取的反应,或许超过民进党的想像,一场牵动两岸的史观斗争已在所难免!

人类社会的一切—国家、民族,文化、文明,无不是在历史的打磨中成形反观当下的台湾,历史却在本土的包装下沿着分离主义的道路狂奔。如此解构虚构史实,不仅会造就不分是非曲直的一代,更会引起社会撕裂、共识消解。这系列政策的后果,最终恐怕又将由无辜的台湾群众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