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必荣/解盘2017国际经济:全球化的顿挫

全球化造成欧美民众就业困难,于是各国渐掀反动浪潮,有专家表示,这股现象正是促成川普当选美国总统肇因。(图/路透社

文/刘必荣

川普就任后,国际情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专栏作家魏城,在2016年12月曾发表一篇文章,表示全球化死亡之旅始于2016,引起广泛的回响

文章中指出,愈来愈多观察家现在承认,过去低估了对中国自由贸易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其中,包括了曾在雷根柯林顿两届政府服务经济学家普莱斯特威兹(Clyde Prestowitz)、写《世界是平的》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以及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克鲁曼(Paul Krugman)。此外,美国畅销书作家、金融分析师邓特 (Harry Dent)则表示,未来会有愈来愈多的分离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反移民政策。而曾经担任欧巴马经济顾问的前哈佛校长桑莫斯 (Lawrence Summers),现在呼吁的是更多的调和 (Harmonization),而非全球化。

魏城的文章很值得深思,因为他指出了一个「反全球化」的普遍现象,而川普其实是这个现象的「果」,不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因」。从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之后,人们就开始质疑,要对金融自由化完全开放吗?当自由贸易协定一个个签订的时候,西方工业国发现他们的工作机会流向新兴市场,反自由贸易的声浪也随之愈来愈大。

2016年难民危机冲击全欧时,原先就反移民的欧洲极右派政党更大声疾呼,不管是非法移民还是难民,我们就要这样对人口的移动完全不设限吗?金融、货物、服务、人口,每一个面向的全球化都引起反弹,而终汇集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民粹力量。川普,就是顺着这个趋势,站在浪头上被送上的白宫宝座

▲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曾表示,执政后将遣返约1,100 万名的非法移民。图为一名来自古巴的移民,手拿「欧巴马帮帮我们」的牌子。(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川普上任之后,要求大厂回到美国生产,这个政策有务实面也有情绪面。就务实面而言,现在在美国生产,成本的确比在中国生产便宜。最近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斥资6亿在美国设厂生产,在大陆内部引起很大涟漪。曹德望表示,在中国除了人工便宜,其他什么都贵。他说,中国的资金和人才过度流向IT、房地产和金融业,其他行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赋税重,运输成本、电力天然气的成本都比美国高。光就这点来看,要制造业从中国搬回美国也并非没有道理。

可是川普以巨额税收优惠,阻止开利(Carrier Corp)到墨西哥生产,就显得有点情绪。因为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公布的全球制造业成本评比,虽然美国和墨西哥同属制造业的明日之星,但墨西哥的制造成本比美国还要低。硬要开利回美生产,就是一种保护主义的情绪。

但川普应该不是唯一有保护主义情绪的人。WTO在2016年11月10日公布了一份报告,指出截至10月中的前5个月里面,G20国家每月平均对他国实施了17项贸易约束。各国都想把产品卖到他国,但也都对他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最后的结果,是世界贸易的减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11月也提出报告,指出2012年以来,世界贸易量年增率只略高于3%,不到前30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国际贸易量减少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船运界的亏损甚至倒闭。对贸易有高度依赖的国家,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冲击。新加坡去年第三季的GDP比前一季下降4.1%,就是最明显的案例。

南韩最大航运业韩进海运公司(Hanjin Shipping Co.)2016年8月底向韩国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震惊全球航运市场。(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反倒是中国大陆,现在大力鼓吹自由贸易与全球化。习近平所力推的「一带一路」、呼吁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以及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都显示中国愿意成为全球化自由经济的推手。这个氛围和川普代表的「反全球化」趋势完全相反。可是美国和中国,又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这两个经济体一开一阖,成为2017年开年的经济情势。习近平有能力改变这个反全球化的趋势吗?这是我们继续观察的焦点。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刘必荣,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擅长国际政治、国际冲突、谈判理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