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李显龙访中 中共开启国际反独新防线

李显龙访中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合影。(图/路透社)

文/陈郑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于9 月19日到21日访问了中国大陆,外界普遍将之视为新加坡有意修补与中国的关系。根据中共党媒新华社的报导,李显龙在席间便向习近平表示,「新加坡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湾独立,希望看到中国稳定、繁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李显龙重修「中新关系」只是体现国际政治现实

综观李显龙此行所以引起关注,除了是他近三年首度访问中国外,更在于「中新关系」近年发展陷入低潮,李显龙借着出访,徐图与中国「破冰」的意义不在话下。

翻开近年的「中新关系史」,新加坡曾就菲律宾2016年发起「南海仲裁案」,发表各方应接受国际法庭仲裁结果立场,新加坡当时的表态无疑站在美国一方,故引起中国大陆极度不满;又新加坡长年与台湾保持着军事合作,在2016年底,一批从台湾完成训练、准备运返新加坡的军方装甲车,在停靠香港时遭到海关扣押,进一步导致「中新关系」恶化。紧接着,中新双边的矛盾也延续到了2017年,当中国于5月高调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高峰会,而位居「一路」要冲的新加坡,李显龙并未出席领袖峰会,只是指派财政部第二部长参加,新加坡泼中国冷水的抵制态度可说不言而喻。

就新加坡一路以来的作为看,其意向被中国大陆认定「亲美远中」,只是意料中事。质此,李显龙此刻赶赴北京,而且获得习近平亲言,「加强两国的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新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这对国土面积与经济发展程度呈高度反比的新加坡而言,无异服了一颗定心丸,尽管言称加强两国政治互信,意味着中新双边目前缺少政治互信,就算「中新关系」不因此次的「习李会」而如胶似漆,至少已达到双边关系止血的效果

对于新加坡而言,近年误打误撞走向「亲美远中」的外交路线,结果自然是条死胡同,也有违新加坡向来跻身各利益方之间平衡者的外交传统。对照新加坡如今对中国大陆释出明显的外交善意,无疑是有意从过去过度的「美中」次序向「中美」次序调整,相信新加坡不致于重蹈覆辙,反转导向成另一股极端的「亲中远美」,但务实于「中新关系」发展、兼顾「中新」双边利益,当是新加坡接下来戮力而为的战略方向。这是身为小国对于国际地缘政治的务实认识,说白了,服膺于现实主义而已。

「对中」与「对台」新加坡维持两套思考

质言之,中新两国重启政治互动,是各投所好的结果。若以新加坡为本位思考,其追求的核心利益则是稳固该国在东协(ASEAN)领头羊与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中新关系」因为攸关新加坡能否维续区域中的优势地位,其优先等级远非台新关系」可以比拟。

这也是李显龙所以借由访京,当着习近平的面,吐露「反台独」立场的根本原因。回顾新加坡就「反台独」言论的历史记录,于2007年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马英九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谢长廷都曾相继拜访新加坡,当时还在世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便对马、谢两人直言,「我反对台独,因为这不仅危害台湾,也会影响整个区域的稳定。如果台湾继续视自己为脱离中国而独立的台湾共和国,或者申请成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将会造成反效果、带来祸害,最好还是维持现在所处的国际地位。」

李光耀此言,完全诚实显尽新加坡对两岸关系「做不大」、且再怎么大也大不过区域稳定必为首要的体悟。台湾方面实不应批判「实质友台」的新加坡所持这般思考,甚至台湾要了解到,不管如何企图拉拢新加坡,都应同步考量到新加坡的切身利益,在「不为难朋友」的情境之下发展双边交往。否则「强摘的瓜不甜,强求的缘不圆」,新加坡的「两岸关系观」只是国际社会对两岸关系认识的一道缩影,台湾要想各国违逆本国利益、强渡关山「援台逆中」,无非是缘木求鱼

「反对台独」正在东南亚国家蔓延

在这样的大势下,李显龙在和习近平的见面中主动提出「反对台独」则毫无意外可言。就现实来说,这已是继越南之后,第二个东南亚国家明确提出反对台独的公开陈述。细究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和越南是台湾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依经济部统计数据,2016年,台新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36.7亿美元,占台湾对外贸易整体比重的4.6%;而台越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亦达到122.9亿美元,占台湾对外贸易整体比重2.4%,分居东协成员国对台贸易量的第一位和第三位(第二位为马来西亚)。

此间,一直和台湾具有非常暧昧的半官方和军事关系的新加坡,其立场尤其重要。是以,新加坡此刻再度表述「反对台独」,这对台独声势、对民进党政府亟欲推动、冀盼成效的新南向政策来说,都会构成打击。

中共「反独」对台构筑另一道国际防线

由此反向透视中共的对台政策,可发现「反对台独」已经从北京的两岸政策向国际场域延伸,并构筑了「一中原则」之外的又一道防线。

回顾中共的对台政策,过去有所谓「联美制台」的手段策略,即在陈水扁主政时期,存乎「美中共管台海」的大国默契。这是当时中国自忖国力尚未茁壮到足以片面主导对台事务综理下的一种次佳选择。延续到胡锦涛主政时期,其实某种程度仍维持着这样的策略。

时过境迁,如今中国国力日盛,已然有足够自信不必要寄托「美中共管台海」的被动思维来处理台湾问题。反过来说,中共已然更积极地于国际社会,就「一中原则」之外的「反台独」进行宣传,于越南、于新加坡的操作,可能是中共正将「反台独」作为一种「试点」,逐一推广到国际场域上应用的新策略,搭配既有的「一中原则」,合一构筑中共未来在国际上对台施压的两道防线。

过去亦有媒体曾指出,于台湾内部的政治平衡,「若蓝的溃败,红的就会来」。从遏制台独的维度看,「蓝去红来」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伴随中国综合国力、实质政经影响力攀升,而所谓的「红来」,已不再单单只是在台湾和两岸内部之间的「来」,而是会在全球场域的「超展开」。

这对于台独,甚或包括更广泛一点的「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中论」的台湾国际空间来说,都会渐渐形成一种窒息效应。

若把中国国力成长的效果再放大,中国今日能够利诱越南、新加坡等国于国际发声「反对台独」,来日要全面在国际上「统一」台湾,如以「台胞证」来取代「中华民国护照」才能入境其他国家,这虽是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到极端的一项假设,但中国当真做不到吗?

面对两岸政经力量悬殊,台湾自当「戒慎恐惧」,要懂得如何拿捏,更要知道各种极端的做法并没有所谓「离谱」可言,因为国际政治、地缘政治变化是「赢者全拿」的游戏规则,只是中国对台是否要走到那一步的差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