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何志勇》打破美国选举的迷思

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日前美国联邦总务依法启动交接程序,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应无悬念了,虽然川普总统仍未承认败选。而这次美国大选广受国人关注,并引发热议,不仅是前所未见,也是好事一桩。惟当中不乏对美国政治和选举有一些误解,因此有撰文厘清的必要。

首先,很多人质疑今年民调再次失准?鉴于4年前希拉蕊选前民调一路领先川普,结果却遭翻盘(但希拉蕊在普选票数仍领先川普近300万票,即逾2个百分点),所以这次许多民调公司将「学历」纳入考量并加权计算,希望能更忠实反映出,抽样母体高中以下学历的白人选民力挺川普的程度。相较于2016年许多州的民调和选举结果可以差到近5个百分点,今年在几个关键州的预测不仅是在统计的误差范围内,而且也相当接近选举结果,举凡亚利桑那乔治亚以及佛罗里达等,均是如此。

假设抽样误差范围是正负3个百分点,候选人真正的得票率会介于推估值所在的6个百分点的信赖区间;换言之,当双方民调很接近时,各自推估的信赖区间必然会出现重叠(譬如比较两位候选人的民调结果是51%比49%,前者的信赖区间是54%~48%,后者是52%~46%),就算选举结果出现逆转也是合理的(有可能最后得票率是48%比52%)。更何况美国总统选举人制度,大抵上是以各州为单位「赢者全拿」(the winner takes all)的间接选举制度,故要单独观察各州的民调,尤其是针对选情胶着的「摇摆州」(swing state),才会有意义。全国民调反而就没那么重要了。

其次,今年大选拜登和川普得票数双双创下美国历史纪录,除了归因于选情竞争激烈外,也与多数州因新冠疫情肆虐而降低申请「邮寄投票」(voting by mail)的门槛,或并行「提早投票」(early voting)有关。部分舆论批评,「邮寄投票」恐有作票之嫌,包括宾州在内的几个「摇摆州」,川普从开票之初计算现场投票时大幅领先拜登,到后来纳入「邮寄投票」和大城市计票后反遭逆转,而输掉大选,相当诡异。但若了解美国的投票制度与生态,就会了解这次的状况是合理的。

美国总统大选依法在平日周二举行,且美国在都会区以外的大众运输并不发达,无形增加了社经地位较低的蓝领劳工去投票的成本。试想,一位沃尔玛(Walmart)商场西语计时人员,会比较愿意请假搭车去投票所排队投票,还是去上班赚钱,养家糊口?答案不言而喻,而类似背景的选民又多会是民主党支持者。这应该也能说明,为何今年在美国因疫情放宽「邮寄投票」资格的情况下,各州邮寄投票数量倍增,且其中选民又多注册为民主党支持者的原因;加上美国大城市本为少数族裔聚居之处,而在大城市讨生活的中产阶级也多支持民主党,拜登在开票过程中倒吃甘蔗,其实并不意外。

第三,国人普遍好奇,为何仍有许多美国华裔和西语裔选民会支持代表保守白人利益的共和党川普连任?共和党和华人都重社会秩序和家庭、强调自食其力以及反对社福泛滥浪费;且华人受过良好教育,多为经商或拥有专业工作的中产阶级,相对也较易融入以白人为主的美国主流社会。此外,华人也不满民主党推动的积极平权措施(affirmative action,菁英大学为非裔、拉丁裔等弱势族群申请入学的加分优惠措施),因为华人孩子通常比较用功,但学校为了保障其他少数族裔入学的机会,反而会限制了华人孩子的录取比例,侵害他们的权益

最近两次大选都有约3成的西语裔选民支持川普,且比重逐渐上升。最常见的解释为,已经在美国落地生根的拉美移民并不乐见他们的同乡来美国跟他们抢工作,尤其是那些可替代性高、属于劳力密集的工作(譬如学校工友餐厅或大卖场的计时人员)。所以对他们而言,川普在美墨边境筑墙阻挡非法移民并非坏事。换言之,华裔和西语裔选民并非理所当然会支持传统上凸显少数族裔和弱势民众权益的民主党。

美国大选落幕,其中虽有波折,但相信国人已深刻体会到,美国两百年的民主制度确有其韧性所在,且公民水准亦高乎我们想像,应是台湾虚心学习的对象。至于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就必须要谨慎以对了。

(作者为中国国民党发言人暨国际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