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中共和西方政党 究竟有何不同

文/应濯 崔男

在一个社会产生什么样的政党,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若翻开政党史,可以看到政党的诞生、演变的规律。时至今日,政党数量越来越多,演变速度也越来越快。长期以来,因为中共与西方政党有太多不同,所以很多受西方思潮影响的人认为中共迟早会崩溃,变得与西方政党大同小异。但中共迄今非但没有崩溃,还在西方政党屡屡显露出严重问题的同时,创造出发展奇迹。这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疑问,中共究竟与西方政党有哪些差异

历史传统文化根基有别

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诞生的政党,意味着彼此产生的基础和土壤不同,也注定政党理念、组织型态及其建立的政治体制大相迳庭。西方文明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自那时起就存在城邦民主,且城邦国家林立,对外的海上贸易活动盛行。后来虽然出现过几次大一统帝国,但存在时间有限,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贵族制。换言之,在西方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世俗政权的力量一直不太强势,盛行「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所谓国王只不过是最大的贵族或领主而已。即便是被人称为专制黑暗的中世纪,也始终存在宗教权力和世俗王权的相互制衡。宗教改革后,世俗政权扩张,宗教神权退缩,但国王也必须联合新兴的资产阶级才能一起对抗教宗。世俗政权的羸弱,使西方近代在反宗教神权和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并未形成对世俗政权的信赖,而是演化为一种个人主义本位的国家理性,强调社会契约精神,重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限制国家权力,重视程序正义

在不少研究者看来,正是因为西方缺乏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历史传统,加之古希腊的民主文化渊源,所以在500年前地理大发现后,西方才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社会契约精神,形成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传统,并延续至今。

中国则是一部不断走向大一统的历史,虽然有过多次分裂,但最终趋势仍朝向大一统,进而奠定中华文明的主体疆域。自秦朝以来,中国就摒弃周朝的分封制,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此后两千多年里,尽管分封制偶有复辟,但整体以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为主,而这套制度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巩固和完善后,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既和古代「大一统」思想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又使得中华文化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断流的文化。

相较于西方文化中强烈的个人主义传统,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文化诞生于农耕社会,形成了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国-天下」秩序,与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相辅相成,重视人伦和道德修养,强调「秩序」和「统一」,具有浓厚的集体主义倾向。在认知方面,与西方重视纯粹理性不同,中华文化主张经世致用,强调实践理性,孕育出丰富的道德文化。在国家治理方面,西方讲求性恶论,发展出完备的法治系统,而中华文化推崇性善论,故存在重礼治教化、轻法治的传统。

意识形态的差距

正是因为中西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根基,所以不同背景下产生的中共和西方政党,自然在意识形态、组织型态和政治体制上存在明显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

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指社会思想与制度等)的组成部分,会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会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尤其是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更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西方政党之间尽管并非铁板一块,不同政党的意识形态有着区别,但大多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即自由民主理论。该理论先是承认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主张群己权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主体,只要不侵犯他人,皆有自由的权利。在政治上,它既认为政府是避免所有人与所有人战争的必要之举,又担心政府这头「利维坦」(Leviathan,古代传说中象征邪恶的海怪)滥权,所以必须透过分权制衡和宪政,限制并规范政府权力。应该说,相较于容易酿成暴政的君主专制体制,这种理念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彰显出自由和民主,因此不少人认为自由民主是「历史的终结」。

同时中共尊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非常重视人民的整体利益,有一种民本主义的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民贵君轻」和「民水君舟」;另一方面却不迷信民主,也不赞同民治,提倡为民做主。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社会多数人并不具备足够的理性和能力进行民治,所谓「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故应该透过制度设计把德才兼备的菁英选拔出来,由他们来实现「保民-养民-教民」。至于马克思主义(Marxism),本源自西方,却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文化传统有诸多耦合之处,比如共同的集体主义价值,都重视历史传统与人的中心地位、都强调辩证思维和实践理性,加之一些历史原因,在中国获得远超过西方的接受度,重塑中国人的政治话语体系

目前自由民主理论有西方强大的国家硬实力作为后盾,加之中共正陷入理论危机,暂时未能整合传统文化、马列主义和西方文明,提出一套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故中共在意识形态上处于守势。即便如此,若想理解中共与西方政党的差异,就不能不了解其背后的意识形态。

党组织型态和结构有别

以组织型态和结构的严密化程度而言,西方政党大体分为两种:刚性政党和柔性政党。刚性政党的党章相对严谨,具有一贯性党纪相对严格,党员实行登记制度,不能随意参加,各级党组织职权明确,党的领导人有较大权力。这种政党在欧洲比较常见,特别是倾向于工人群体的政党多属于此类,如英国工党(Labour Party)和法国社会党(Parti socialiste)。柔性政党的党章则比较模糊,党纪相对松散,甚至没有党员登记制度,各级党组织职权比较随意,往往在选举期间才发挥作用,且主要以协助候选人竞选为主,没有实质领导权,美国的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共和党(Republican Party)即属于此类。

而中共的组织型态和结构则完全不同,它的党章非常严谨、明确,党纪十分严格,入党程序复杂、门槛高,几乎实行军事化管理,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统一,严格禁止一切公开的或秘密的派系活动,各级党组织属于垂直管理关系,党的领导人在民主集中制的架构下拥有最高领导权。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差异在于西方政党普遍产生于选举民主体制之下,以程序正义为核心的法治相对完善,使得它们能够透过和平的选举运作掌握政权,而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盛行,注重个人的理性作用,严格的党纪制度缺乏市场,加之西方社会的发展至今已相对成熟,治理挑战相对有限。反观中共诞生于一个有着数千年君主专制传统,且内忧外患、军阀常年战乱不止的近代中国,它要面对的是「两千年未有之变局」和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不是「要不要选举」的问题,而是「要不要革命」的问题,缺乏透过选举以改变国运的条件。这种现实,令中共注定只能是一个列宁主义(Leninism)政党和革命党,而不是一个选举党。

对革命党来说,要实现革命理想,必须在党内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纪律,以达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效果。当然,像中共之类的列宁主义政党革命成功、掌握政权后,又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挑战,特别是如何兼顾维持政治秩序稳定,还要展现多元和民主的困境。

政治体制的区隔

政治体制是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的权力安排方式及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也被称作政权组织形式。西方政党赖以维系的体制是选举式民主,国家权力透过选举进行转移和分配。此种体制注重权力制衡,有政府、社会与公民权的划分,有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的纵向制衡,同时有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的横向制衡,以及政务官和文官的分工。此外,西方体制强调政府的「节制性」,政府不能过度干预市场,属于「小政府、大社会」的范畴。

而中共建立的政治体制属于威权体制,一党执政是基本特征,权力只能在执政党内部分配,且党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广义政府的领导者和构成主体,「大政府、小社会」的特征明显。

当然,中共体制具有一定色彩的混合体制特征,起主导作用的中共,有点像君主,汇聚名流的政协有贵族制特征,人大和党内民主制度又带有民主制特色。只不过民主的成分相对有限,而这种治理体系也有待改进。

本文所述四方面,不在比较孰优孰劣,只是揭示出二者的差异。对中共而言,包括意识形态危机、亟待治本的腐败,以及去专制化,都是必须克服的严峻问题,要透过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已有的经验以厉行改革。另一方面,那些长期受西方思潮影响的人士,也有必要放下意识形态的偏见,尤其是中共正积极透过中国崛起而传递出巨大外溢效应,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情况下,理解它,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