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中共二十大政治局构成呼之欲出

文/范晓鹏

依中共人事布局惯例,每五年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将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但随习近平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加上至今尚未透露接班计划,预料2022年中共二十大的人事安排会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总有一些「特殊安排」会提前铺陈,尤其作为中共全党权力核心的2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人选,将意味外界多能提前嗅出一些气息。

规则」透露讯号?

首先,中共人事布局通常是联动的,需从「大局出发、通盘考虑」,提前布局「卡位」。因此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党代会党委换届选举前,通常会透露重磅资讯。比如,通常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的地方党委书记,一旦在这一年半载发生更动,那么继任者往往会被视为提前「锁定」了一张中央政治局的「入场券」。

根据往例,中共二十大前夕的各地地方党代会将按照两轮进行,大约从秋季的中央全会后开始,并约莫在2022年6月份结束。亦即,在此之前,四大直辖市、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排除「换帅」可能,并提前曝光新晋中央政治局委员人选。

其二,中央政治局委员为国家级领导人,其任职年龄要求虽为宽松,但实际操作仍依循「七上八下」(新任年龄不得超过67周岁,68周岁以上不再提名),再如「同一职务不得连任超过两届」等规则须遵守。这意味着,现任中央政治局成员的「去」和「留」实际上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定性。

其三,中央政治局的人员组成已经相对稳定,中共历次党代会所通过的最终名单,分布在党政军系统不会「偏离」太多。以近四届中央政治局组成来说:第一层,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构成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负责意识形态和党建的常委、中纪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十六届、十七届还包括国家副主席、中央政法委书记。

第二层,其余中央政治局委员分别为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自十八届开始)等党务系统「一把手」,国务院其余三名副总理,排名第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名军委副主席。

第三层,各届中央政治局构成还可能考虑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比如,国家副主席并不总是中央政治局的当然人选,如现任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并非中央政治局委员。至于中共中央总书记「大管家」中办主任,是从2012年中共十八大栗战书担任时「入局」,十六届时任中办主任王刚则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身份。如此看来,胡锦涛第二任期的「大管家」令计划未能「入局」,反倒是特例

此外,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仅在十八大时由「三朝帝师」王沪宁担任时才「入局」;中共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入局」,也是十九大的特例。全国政协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则仅仅在王刚卸任中办主任后担任该职时「入局」;到中共十九大时,其名额由中纪委第一副书记杨晓渡代替。总体而言,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的组成,恐怕也基本难以跳脱上述分布规律。

其四,「传统规则」会不会被打破?当然不能排除。中共十九大期间,一些规则已经悄然发生变化。2018年3月份「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不得连任超过两届的限制,意味着习近平若无意外将继续留任。

此外,甫落幕的2021年大陆全国两会修订《全国人大组织法》,并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在每偶数月召开会议,微调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以及中央军委副主席、委员。正如上文所言,其中从传统上包括若干中央政治局的当然成员。新规则意味着北京可能在中共十九大前夕即动用此项授权,最终影响中央政治局的构成。

政治局「换血」的多种可能

中共以往人事采用的「规则」,有助外界判断中共二十大中央政治局人选,但还有一些已显露的迹象则更有助于印证。截至目前,所有迹象显示,习近平将在中共二十大继续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几乎毫无疑问。至于其搭档、被视为「弱势总理」的李克强虽然年龄未过红线,但因已连任两届国务院总理,按中国大陆宪法或不得不「调岗」。历史上,曾与江泽民搭档的李鹏,即在连任两届总理后于1998年转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栗战书年龄最长,料与同样在中共二十大上年龄过线的国务院第一副总理韩正告别政坛。其余三名常委汪洋、王沪宁、赵乐际均未到龄,且仅「入常」一届,仕途仍可能有多种变化,但多半不会离开中央政治局常委序列。

其余18名中央政治局委员情况较为复杂。首先,预料中共二十大因超龄退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如王晨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杨洁篪、杨晓渡、张又侠陈希郭声琨,共计九人。其中,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副委员长王晨的接棒者应为一名资深中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曹建明沈跃跃王东明似均符合条件,不过王东明更符合「传统」。刘鹤、孙春兰两名副总理分别了代表两种用人思路,前者为国务院系统,后者代表女性。但目前仅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女),接棒孙春兰局势较为明朗。

两名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张又侠已届退休,这一局面并不常见。从目前军方人事构成看,似仅有军委委员苗华(政治工作部主任)、张升民(军纪委书记)符合年龄条件,但从履历背景看两人有所重合,恐只能存一。另一人唯有「破格」提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国防部长魏凤和,或另选他人。

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目前来看,循例公安部部长接棒的可能性较低,因为现任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年龄已过线,料唯有内调资深政法官员如最高法院长周强;中组部部长陈希的接班人,不外乎本部常务副部长姜信治顺位」和其他资深官员「外调」,事实上对于中组部这样的机要部门「顺位」是特例。其余杨洁篪、杨晓渡「接棒人」是否「入局」,总要从整体局势观察。

其二,未过年龄红线的9名中央政治局委员,未来仕途难以精准预测。6名地方实力派按传统应该不会原地踏步,「入京」对于他们来说,将是机率的问题。当然,「入京」并不意味着「高升」,「入常」当然是最好的归宿(名额实在有限),而像刘奇葆「入局」复「出局」也有可能。

而中办主任丁薛祥,可说中央政治局的「少壮派」。作为习近平左右手,丁薛祥如果要更进一步或「欠缺」历练,留在中央政治局的同时或被安排调任党务或国家机器系统。中宣部长黄坤明未来仕途或较单一,有两度入局却原地踏步的「风险」。

外界可能最为关心国务院领导层的新构成,尤其目前排名第三的副总理胡春华,在连任两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否有「入常」的机会。从年龄来看,胡春华作为最年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仍有相当多的时间,不过其已处于「天花板」位置,如不是「入常」就是「平调」其他党政系统,而一旦离开国务院系统,其仕途归宿恐要重新评估。这些经验之谈是否会成真,不妨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