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政冷经热」不再 政治深水区考验台湾

文/多维TW 陈郑

两岸自1980年代末开放交流以来,「政冷经热」是长年点评两岸政经交流状态的不变描述,所谓的冷与热,实相较于同样呈现分裂状态的朝鲜半岛而言,尽管两韩很早且有阶段性高层互访先例,唯民间交流冷到极致,对比之下是为「政热经冷」,两韩与两岸的政经交往,自1990年代起,从来被做如此比较。

回顾两岸交流历程,从李扁时代以降,两岸民间人员、货物与经贸往来,即应运中国大陆市场发展而生,两岸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台湾政府纵然曾有想踩刹车之意,如李登辉提「戒急用忍」、陈水扁倡「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却也始终扭逆不了两岸「经热」必然的现实。摊开两岸经贸往来的数字,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贸易额,每几年就翻了倍,增长趋势丝毫不受台湾政党轮替或两岸政治情势跌宕而有所减缓。

然而,近来「不容台商台人在陆『吃饭砸锅』」、「我把你们当同胞,台湾人却把我们当钱包」的想法开始在大陆浮现,中国大陆官方最新颁布的陆客赴台自由行禁令所折射的,或有开始示警、质疑再让台湾「享受」着两岸经济往来的红利,正手吃两岸经济的饭,反手却砸了两岸政治的锅,这套路是否还有道理?

两岸政治深水区 蓝绿都拒斥

两岸关系马英九主政期间,一度你侬我侬,双方甚而在2010 年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但两岸政治的深水区,就连马英九在任时都顾左右而言他,态度始终谨慎保守,以至于诸如两岸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洽商签署和平协议等具有高度政治性的议题,并未在经济领域等各项协议签署后进行扩散,是时,不论官方民间,也都未见有任何相关形式与对话的进展。

由此对照蓝绿持续轮政下的两岸政经关系,表现出一套纵使蓝绿执政下的两岸关系冷热程度有别,但「经热续热」,「政冷」却只能顶多回温,在台湾蓝绿政党对于政治深水区都高举「勿入」旗帜的情况下,满足于两岸要「经热、政也热」的条件实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两岸关系发展也呈现出社会、经济交流有余,进而向政治领域的「扩溢效果」并非绝对的样态,而民共、甚至国共间就「一个中国」的政治认识,依旧有着不一程度的歧异,于是有相当可能致使双方关系「溢回」(spill-back)的机会发生,太阳学运正是最显著的例子。但两岸「经热」的巨轮从来没有减速的可能,事实上,就算再有如太阳花学运般的反中运动于台湾街头兴起,两岸经济高度融合的现状早是金刚不坏之身,互赖结构已然牢固。

确实,直到了蔡英文主政,在民进党再度不认九二共识下,不坏的两岸「经热」依旧没有受到过多干扰,还是「马照跑、舞照跳」,就以今年7月台湾最新单月进出口国家地区的贸易统计为例,中国大陆在进出口的数值表现依旧独占最大宗。(见图1、图2)再举台湾在农产品出口的实例,今年5月间传出自年初1月至5月13日的统计,台湾凤梨出口4万多公吨,不只超越2018年生鲜冷藏凤梨整年的外销出口量,更创下进出口有记录以来30年的新高,这看似「好棒棒」的背后,民进党政府没有说出口的,是计算出口凤梨重量与总价值,销往中国大陆的比重都维持在97%之谱。诸如此类,民进党政府对内大肆宣传农贸政绩,但不敢说中国大陆正是该品项的最大出口市场,这显示台湾长期以来意识形态先行的老问题;这样的政治宣传自然也看在北京眼里,那么中共又会作何感想?

陆以断利」胁迫 台湾如何反应

中共对台策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始终采取「坚定反独,以融促统」的做法,其中「反独」是为政治上的必须,融合发展则是与台人交往优先于一切的手段,也因此一直有所谓「软硬两手」的解读。

然而,中国大陆此刻在选前倏忽祭出自由行禁令,甚至有传言后续可能进一步限缩团客旅台,这些作为与风向,或暗示着北京不愿再让如「一颗凤梨」的案例持续发生,不愿让对陆政治始终冷淡的台湾,依旧可以像过去那般在政治不予任何回馈下,毫无所谓、毫无影响地享受两岸「经热」带来的好处。而是借由中共片面对台「断利」,让台湾政府与社会认识到,台湾要两岸「经热」,就要付出一定程度的政治资费。而这款抽象的政治资费,重点不在于贴近程度,而在于要「有」,光是要「有」的本身,就有别于过去长年从李、扁、马到此前的蔡英文政府,台湾不管在政治上是否与北京取得共识,两岸民间经贸往来都能恣意随市场发展的形式。

不言自明的,对于过去马英九都刻意想要回避、以拖待变的政治深水区,北京现下已然有更多的自信与工具手段对台进行试炼,除了可以「经热更热」为诱之外,也可反向以「经热降温」为胁迫,促使台湾回应谁都不想触碰、或深或浅的政治深水区的问题。选择现下出手,除了因应台湾大选,更有着对民进党与国民党的「不期望」,因而采取了这直接面对台湾民众的做法。

当然,这并非断然指涉中共对台「软硬两手」将不再,只是,如今随着大选、随着美中冲突与香港矛盾所生的外部干扰,民进党现下的诸多举措,看在北京眼里,总是台湾找尽了机会挑衅、扒吃北京与香港的政治豆腐,致使中共必须在持续施展惠台措施之余,做出相应的必要反制。中韩、中日都曾走过政冷经热,而后因钓鱼台列岛问题以及部署萨德系统(THAAD),也曾一段时间走向「政冷经冷」,如今又再活络起来,可以发现,北京只要在红线以上,「武功」从来不是首选。这一点,甚至在中美博弈中都能看到。一旦触碰底线,自然是以牙还牙,对于北京的决心也不能抱有幻想。

有鉴于两岸长年「政冷经热」的交往熟成,在大陆对台祭出还算是「软性」而非「硬着陆」的经济抵制下,台湾往后若还想要维续两岸「经热」,恐怕得开始思考,是否必须备有一定的政治回应,如今九二共识恐怕已不够。这对于台湾而言,自然是最艰难的一刻,当中共摆明要台湾正视经济之后的政治深水区,这便构成台湾必须回应,也难以再含糊略过的政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