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解决空气污染 专业科学远胜政治口水

台湾空污问题愈来愈严重。(图/本报资料照/记者谢承恩摄)

文/吴姿贤

大陆中央电视台前主播柴静在自制纪录片《穹顶之下》中说,「这是我跟雾霾之间的一场私人恩怨」。该影片公开后, 24小时内点击数飙破1亿人次、引发中国大陆对雾霾的空前关注。那是2015年,许多台湾人看着《穹顶之下》一边为大陆叹息、一边庆幸自己得以置身事外。孰料短短2年后的今天,台湾同样面临着一场与雾霾的「私人恩怨」,已经难将矛头指向大陆或其他国家。

台湾霾害问题于2016年浮现,一开始只是天色有点灰,慢慢地,连远方大楼与山坡也朦胧起来,人们归咎于气候不好。再到后来媒体新闻频繁出现紫爆和PM2.5这几个关键词,才赫然惊觉那些在清晨与夜半看见的浪漫薄雾原来是对身体有害的「霾」;然而此际口罩、空气清净机和咳嗽过敏,已开始与台湾长相左右,情况急剧恶化。而可惜的是,当时社会几乎都将霾害归因于中国大陆,给了政府消极不作为的借口,放任霾害肆虐,故导致2017年迎来被喻为毒气室」等级的空污,更引起民怨沸腾。

不过,呼吸是人类基本生存要件与权利,此种民生问题最「有感」,民众或许一时之间无法辨认空污来源,但很快就学会反思、不会老受人为政治操弄。2017年12月17日台中、高雄分别同步举行「反空污大游行」,集结上万人呼吁政府将「台中火力发电厂减煤、各县市前30大污染源减排」,务实地把炮口对准境内污染时,政府的态度却令人失望。

懒政推拖 让对岸背锅

游行前5天,环保署副署长詹顺贵于12月13日在民进党中常会报告提到,2017年年末中火发电与用煤量皆减少,PM2.5浓度却是反向升高,指出「空污绝对不能单一简化为中火因素」,这句话是对的。但他接着说,「中国污染源占台湾整体空污比例30.2%,冬季时更会攀升至接近四成」,蔡英文听完作出指示,「正确的资讯,才会有正确的对策。行政团队有责任将空污资讯向国民正确而完整地揭露,例如近日的PM2.5问题,相当高的比例来自国境外经由大气环流的扩散移入,这就说明为何在用电量低的冬季,空污情形却比夏季更为严重」,并总结「国境外移入的污染源占比甚高,尽管这是来自于境外国家与季节风等其他原因,但任何污染都攸关我国环境与国民健康」。

听起来又是一次熟悉的「不沾锅」模式,但遭台大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长权的媒体投书重重反击。詹长权说明,新北万里的空品测站是台湾本岛受大陆霾害影响的最前哨测站,而屏东潮州则是台湾空污最严重之处,以两地在11月的空气品质指标(AQI)为例,前者橙爆仅1天且没有红爆,后者却有19天橙爆,甚至10天红爆,若台湾空污真受境外污染至深,万里空气品质为何好过潮州?环保署的结论显然十分吊诡。

行政院发言人徐国勇也曾强调台湾空污,三分之一从大陆飘来,「拜托中国共同解决问题」,再加上蔡英文指示行政团队向民众加强说明空污来自境外等举动,目的除了推诿卸责、消灭「反空污游行」的正当性以外,也有意提早为2018年地方选战消毒。

关键真相是,环保署这份调查报告以2010年资料为研究基础,时空环境变迁甚大,政府却拿旧数据糊弄社会、掩饰境内污染严重程度,被环团人士痛批「政治正确治不了空污」、「只要最后结论都是中国害的就All Pass?」环团提出日本今年11月的研究证实,大陆近3、4年飘出境外的空污明显减少,政府的说法不能服众

政治算计 比霾害更毒

大陆霾害严重,为铁铮铮事实,过去几年台湾、南韩与日本受其影响颇深,但难以否认,大陆近期加速治霾并获致相当成效,早期代表可追溯至北京在2005年面临「要首钢还是要首都」的问题。首钢当时为北京最大工业企业之一,每年税收对北京财政贡献甚大,更支撑一大部分当地人生计,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育两难中,大陆依然决定耗费巨额经费及5年时间,将首钢搬迁至河北。其后对北京周边工业限产或停工以治霾的命令,也没有减少过。

另一方面,这个冬天大陆力推「煤改气、煤改电」,以天然气取代燃煤取暖,还出现「卖煤就抓人、冒烟就拆房」等过火标语,甚至出现停煤后天然气供应不足,使得很多人在北方零度左右的寒冬只能「靠抖取暖」,引发了华北地区极大民怨。但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的报告,「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017年10月的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降了22.6%,11月更降低37.0%,蓝天果然再现。

北京首钢搬迁以及煤改气政策,都是着重于当下严重污染源的对症下药,方能快速有效治霾,不过这得归功于中共政体因素,而「立竿见影」的速效背后,也产生非常严重的副作用。近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12月19日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限制发电企业碳排放量以达到减排目标,这不但是全球最大碳市场,更被美国环保人士形容为「气候政策的珠穆朗玛峰」。另外,北京支持电动车取代传统化学能源汽车的政策已全面展开,意欲在实现汽车业升级发展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大陆即使在治霾路上跌撞,也并不放弃尝试任何务实的做法。

反观台湾,因民众反弹声浪太大,赖清德在12月21日紧急端出「红害减半大作战」,高喊如2019年空污减半、2035年新售机车全面电动化以及2040年新售汽车全面电动化等,并且要求国营事业达超低排放量。移动源影响空污甚钜,目标没抓错,但美丽愿景能有多少完成度,令人怀疑,更别说满满的数字暴露出浓烈的政治算计。先不说减排蓝图刻意跳过2018选举年,2035年、2040年时,如今当政者谁还在位?这与非核家园所订定的「2025年」简直是异曲同工之妙。

治霾是巨大工程,两岸政体不同,其实难以类比,台湾民主制度在运作上势必得牺牲效率,相信人民都能理解这是漫长道路。但政府除了应立即打消选举算盘、专心处理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之外,更要以专业科学化精神改善空污,绝非如环保署一样,使用2010年资料,夸大对岸对台湾空污的影响,玩弄科学数据。

永续环境是21世纪全球主要议题,台湾应正视事实,不应刻意导向意识形态的仇恨、操弄政治口水战,两岸当然不必在此较劲,更不应卸责,而须是一段互相学习、成长的过程。

台湾人以前揶揄过「北京的天空不是蓝的」,殊难想像,短短几年内台湾天空也被罩一层灰纱。其实霾害尚有解方,比霾害更可怕的是政治算计和意识形态,这才是天空蓝不起来的要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