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PM2.5 文大教授刘广英:危害健康甚大

▲灰蒙蒙的天空充斥着看不见的PM2.5,而造成空气污染的来源,绝大多数是汽机车排放的废气所致。(图/资料照/记者张一中摄)

消费中心/台北报导

央视前主播柴静以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探讨中国大陆雾霾真相,让社会大众正视空气污染问题,PM2.5(细悬浮微粒)成为时下热门话题,即使是台湾也不能置身事外,尤其在季节性霾害、沙尘暴、以及车辆所排放废气等影响下,空气品质备受关注,文化大学大气系特约讲座教授刘广英指出,PM2.5外来与本地都有,有时本地生成比外来者还要多。

▲文化大学大气科学系特约讲座教授刘广英。(图/翻摄自文化大学研究发展处官网)

所谓PM2.5,是指悬浮在空气中,气动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粒子,平常充斥在空气中且随处漂浮,看不到、摸不着,必须透过仪器采样、检测才能察觉。而PM2.5的生成,分为自然及人为两种,刘广英表示,通常来自于境外的悬浮微粒以PM10(粗悬浮微粒)为主,像是中国大陆的沙漠及工厂制造;PM2.5则是外来与本地都有,有时本地生比外来者还要多,尤其集中在汽机车辆多的地方,另外像是室内通风不良所累积的小灰尘尘螨,也是PM2.5来源。

由于PM2.5比PM10更细微,一但吸入,会经由气管支气管深入人体肺部沉积,更容易引起咳嗽不适等症状,对健康危害大,至于PM10主要影响的是上呼吸道,通常在鼻腔就会被挡掉,仍会带来如眼痛、咳嗽或喉咙痛等。而不管是PM2.5或PM10,在空气品质不佳的情况下,对于老年人孩童或有呼吸道毛病等敏感族群,应减少在外活动的时间。

刘广英特别指出,一般人有个迷思,就是认为早上4、5点的空气清新,此时跑步运动最好,然而早晨地面温度低,尤其是寒喊流来时,空气下沉,会形成「上暖下冷之逆温层」,导致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浓度会变大,空气品质不好。另外,在太平洋高压来袭笼罩下,也会有逆温层,空气品质也不好,而且温度高,紫外线增强,在户外运动要多注意身体状况。反倒是下午时段较适合运动,尤其下雨过后的空气特别干净。

而要观察空气好不好,刘广英提到,可留意当天是属于下沉或对流天气型态,像是寒流、太平洋高压为下沉气流,会让空气品质变差,此外,落日余晖晚霞虽然美丽,却是因为大大小小悬浮微粒散射其他颜色光所致,让夕阳的天气变得红亮,其代表空气污染重、灰尘多,相反的,不漂亮的晚霞表示空气比较干净。

▲搭配气流倍增技术与HEPA滤网的空气清净机,强调可净化99.95%小至PM0.1的有害细悬浮微粒。(图/翻摄自DYSON官网)

为了呼吸好的空气,空气清净机的需求在近年明显增加,目前市面常见透过滤网过滤的物理机种,其中也有机种诉求功能提升,使用搭配空气清净气流倍增器及HEPA滤网,能把99.95%包括花粉细菌病毒和PM2.5在内,甚至小至PM0.1的有害细悬浮微粒捕捉在滤媒中,活性碳颗粒层捕捉臭味以及苯和甲醛等有害毒素。而对于空气污染虽然不能大意,但也不需让生活太过紧张,外出时注意当天天气,室内适时开窗通风,必要时可搭配使用空气清净机,确保良好的空气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