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不再安全!医师教你防范看不见的杀手PM2.5
▲在PM2.5浓度变高的情况下,若要出门,最好戴上口罩加以防范,要注意鼻梁及侧边两颊都要完全贴合。(图/记者周宸亘摄)
天气转凉,出门前要带伞还是多加一件外套,看个气象APP马上就能知道天气状况,但现在出门前,或许要多个查询步骤,鉴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人会查询所在地的细悬浮微粒浓度(PM2.5),基隆三总副院长李明勇医师指出,PM2.5粒径小到可深入人体肺部,阻挡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导致肺功能下降,而长期待在空污环境中,除了会引起急性或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还会增加罹患心肌梗塞和肺癌的风险。
▲PM2.5直径仅有头发的1/28,可能会穿透肺泡对人体造成危害。(图/取自空气品质监测网)PM2.5的粒径比发丝还细小,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平时却是充斥在空气中随处漂浮,由于PM2.5会夹带重金属、废气污染物,长时间曝露在脏空气中,可能会导致疾病上身。李明勇医师指出,例如咳嗽、喉咙痛、胸闷、气喘、眼睛痛痒等,都是一般常见的不适症状,更甚者,则是诱发急性或慢性气管炎发作,然而PM2.5不只会穿透肺泡,影响呼吸道功能,它还会进到血管随着血液循环,因此也会对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病患造成危害。
李明勇医师提醒,在PM2.5浓度变高的情况下,要避免遭到PM2.5的伤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外出,避免让自己曝露在脏空气的环境当中,倘若要出门,最好戴上口罩加以防范,尤其以老人、孕妇、儿童等族群更应特别留意,而一般医疗用口罩有7~8成的过滤效果,但要注意鼻梁及侧边两颊都要完全贴合,才能完全阻隔空气中的污染物。
▲喝水可促进呼吸道内的纤毛运动,可帮助排出黏液和外来异物。(图/达志/示意图)
除了外在的防护措施,平日则是可以从做好体内的保健之道着手,李明勇医师提到,由于呼吸道内的纤毛运动可帮助排出黏液和外来异物,因此可以多喝水或是服用枇杷膏清肺润喉,使气管黏膜保湿润,加强呼吸道的功能和保养;此外,像是二手烟、烧烤或煮菜时产生的油烟,是室内PM2.5的来源,所以建议在饮用上要多吃蔬菜水果,摄取营养之外,也增加体内抗自由基的能力,降低罹患肺部疾病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