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从范冰冰逃税案看中共的现代治理
范冰冰逃税被重罚一案,标志着中国影视产业多年监管松懈的结束。
该事件暴露出整个影视产业多年来资源不均、畸形发展的问题。中共重拳来势汹汹,却也暗藏着矫枉过正的风险。如何在现代社会治理和文艺创新之间取得微妙平衡,是摆在中共眼前的一道难题。
如果对中国大陆经济当前的形势有所了解,就不难明白,娱乐圈的这场查税风暴绝非偶然,而且会越演越烈。大陆有关部门已向影视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业内所有公司和机构须在年底前申报未缴税款。东窗事发,影视圈背后的乱象也愈发没有藏身之处。
「群魔乱舞」 后果很严重
范冰冰涉逃税被罚逾8亿人民币成了大陆热议的话题,相比起这张天价罚单,人们更关切「范冰冰们」的天价片酬。据一份名为《2017年中国名人收入榜》的榜单显示,中国大陆收入最高的10位明星的合计年收入超过了22亿元人民币,100位名人年总收入则高达70多亿。
明星天价片酬也许是市场的真实反映,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大陆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孙佳山指出,高片酬带来的「压力传导」,可能会引向「收视率造假」——只有知名演员参与的大制作剧集和综艺才会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而收视率够高才能得到更多播映机会,为下一部剧拉来更多「热钱」,形成一种循环。
以电影圈为例,在前些年中国大陆不断高涨的票房神话下,「票房冠军」的门槛在几年间就由三五亿暴涨到数十亿的规模,这种甜蜜愿景自然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但凡一部影片取得了票房佳绩,相关投资方就能在股市等金融领域里大赚其钱。
「部分明星和投资方以及制作方共同制造了虚拟繁荣的假像,企图用流量来说服更多的热钱投入,以小博大,皆大欢喜。」孙佳山举例上世纪90年代初的香港和台湾影视圈,那时两地片商常会以大明星和大制作来吸引观众进电影院,制造票房盛况。「但好景不常,这种群魔乱舞的投机心态直接摧毁了一个行业。」电影评论家文白也有同样的感受,「那时候的香港电影,什么大卖卖什么,同质化的问题特别严重。热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的影视作品都有可能是投机之作,因为它们的保质期都很短。「如今回过头来看,只会感受到这是一个粗糙的工业产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中国大陆影视文化转弱为强的当下,热钱再次涌入,检验着从业人员的「节操」,更考验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运筹帷幄。
查税风暴 还只是开始
大陆影视圈这轮查税风暴,不止是回归了税收的本意,也是中共现代社会治理的一个手段。由于多年来明星收入大大超过普通民众,而且还涉嫌大规模逃漏税,已经引发公众的强烈不满,针对这行业刮起查税风暴,既可健全法制,还能赢得掌声,可谓一举多得。
其实,面对民意汹汹,大陆影视圈也试图从内部进行「革命」,一些影视作品就证明,明星未必是票房或收视的唯一保证,比如电影《芳华》和电视剧《延禧攻略》。这种尝试能慢慢破除明星崇拜,这种多样化,也许能缓解明星价格的上涨势头。
但仅靠业内自觉,并不足以解决影视圈内部资源配置严重不均的问题。借由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微博捅破影视圈阴阳合同(以内外帐有别的手法逃漏税)这张窗纸后,中共开始出手整治。6月中宣部联同大陆的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国家电影局等五部门发出文件,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逃漏税等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动依法纳税。
大陆明星争先恐后补税,已成当前影视圈的头等大事,如果心存侥幸,很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重拳一出,引来舆论喝采,但也不乏质疑之声。大陆某电影公司高层向媒体表示,以1亿元人民币片酬聘请演员为例,按新税制,制作公司要多缴纳3,100多万元的税。在成本大增的情况下,已有70多部影视作品喊停,甚至有几家影视公司因为补缴税款而宣布破产。官方的「一刀切」做法,恐已误伤某些无辜业者。
「破冰」与「活水」
范冰冰事件让外界猜测大陆影视圈寒冬将至,但正如作家木心所说,「冰是熟睡了的水」,面对逐渐固化、窄化的影视娱乐阶层流动,中共对影视圈的「破冰」势在必行——既然影视已经与金融深度融合,那么在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所不断提及的「去杠杆」,也适用于影视圈。
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大陆的明星收入,既反映了大国崛起,同时,也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明星之所以「吸金」,是因为「观众缘」——他们的稀缺性不在于他们有多少知识文化谋略,而在于他们能极大程度地激发观众的幻想,承载他们希望的能量。明星天价片酬问题,问题在于利益分配的环节,而不在于明星本身。
一些评论家认为范冰冰的职业和性别让她更容易遭到整治——这让人回想起30年前的一段往事。台湾歌后邓丽君的情歌曾被大陆监管部门定义为「靡靡之音」,而邓丽君本人更被视为「女间谍」,被封杀长达十年以上。
当然,这段往事的结局让人哭笑不得。邓丽君最终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而她的经典名曲早已传遍神州大地。事实证明,这种对人不对事的「一刀切」,是监管部门封建和保守精神习气的反映,终究会被历史证明是无用之功。
影视产业是整个时代价值观、审美观的最大传播者,是人们生活方式和梦想的定义者,甚至是推动消费升级的发动机。治理这一领域,既需要力度也需要「精度」。虽然中共在处理类似事件中,仍存在刻板认知,但也非一成不变。
「强势的一方需要压制,弱势的一方需要驱动」。北京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表示,有关方面要在「精准打击」的同时,向外界传递「活水」的信号,说明影视圈改朝换代。「这个行业正在经历剧烈阵痛,但如果应对得当,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传统文化之所以鼎盛一时,与当时百家争鸣的开放环境密不可分。流动的水才是活水,百花齐放才能造就盛况。要做到这一点,还是要发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古老智慧,让文艺在法律和社会底线之上自由驰骋。从这角度来说,其实也正符合所谓的大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