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协定变数 德总理争夺前哨战3候选中有对华鹰派

梅克尔北京采取以商变策略,并力图在中美间保持平衡,但今年即将卸任。(美联社)

去年底中国大陆、欧盟宣布历时7年贸易协定谈判完成,预期今年下半年签署,但在欧洲议会同意前仍不能算正式出炉。最大变数可能比想像中还早到来,欧盟龙头德国执政党基督教民主党(CDU)今(15)、明(16)日举行党代表大会,将选出新任主席赢家将参加今年大选,很可能成为现任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接班人,结果可能左右中德中欧关系走向。

3名候选人分别是65岁律师梅兹(Friedrich Merz)、59岁北莱茵-西伐利亚州长拉舍特(Armin Laschet)、55岁现任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勒特根(Norbert Röttgen)。以他们政治经历和过去发言来看,拉舍特当选可能维持现有中德关系,梅兹、勒特根很可能使中德关系倒退,尤其是鹰派的勒特根。若德国态度转向,中欧贸易协定是否能完成充满疑问。

以左、中、右而言,偏中间派的拉舍特屡次被传是梅克尔最偏好人选,符合CDU传统宗教保守主义价值。他的对华政策观点,和其担任德国第一大州州长有关,过去发言多半是欢迎陆企到当地投资,今年初他数次强调与北京当局是「制度性竞争」,并忧心面对疫情西方体制可能已经失败,但也称中国并非敌人,因此很可能延续梅克尔「以商变政」(Wandel durch Handel)策略,透过经贸往来和促使北京开放金融、市场来使中国大陆价值观、体制更接近欧洲。

拉舍特偏中间派,被认为可能延续梅克尔策略,与北京关系大致上能维持现状。(美联社)

拉舍特重视能源议题,支持被美国抗议北溪2号天然线管道复工,之前关于中美关系看法也较持平 ,可能较符合一般民众期待。根据先前民调,77%德国人面对中美对立议题认为德国应该保持中立,应该更倾向中国仅1%,但应该更倾向美国也只有17%。这可能也是拉舍特民调29%,领先另2人的25%主要原因,不过CDU党代表偏好和民意或许会有落差。

律师出身、2000至2002年曾任联邦议院党团领袖的梅兹比较偏右派,特别是反移民立场鲜明,深获民族主义者青睐。2018年他也出马竞选主席,但当时败给刚辞职的现任国防部长柯朗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名列第2。

右派梅兹与美国关系密切,不过他也与商界渊源较深,在中德贸易依存度难以降低情况下可能采取政经分离策略。(美联社)

梅兹2009至19年任职于为美国游说组织大西洋桥协会主席,过去论点多半倾向认定中国是威胁,上周也曾呼吁利用美国政权转移机会,与美共同制定对华战略。不过,他是3人中和金融界、企业关系最深,如果德国最主要的汽车、化学商都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梅兹比较可能采取对北京政冷经热分离策略,维系商业利益同时强化德国自身国防、资讯安全。

勒特根是3人中最偏左,在联邦政府环境保护、能源相关部门都有任职经历,而且非常关注人权议题,曾多次批评北京当局,也是3人中最常发表涉华评论者,例如曾经说过要中国为香港问题付出最大程度声誉代价。

勒特根政治立场偏左,也是对华鹰派,被预期若登上总理大位,将使中德在政治、经济双边关系都大幅后退。(美联社)

去年勒特根曾数度呼吁禁用华为5G,并主张严审陆企进入欧洲市场、中德科技合作研发等领域,因此陆媒一般预料他若胜出,中德间不论政治、经济关系都会大幅倒退。不过勒特根与其说是反中,毋宁说是强调欧洲自主,比方禁用华为同时他希望用欧洲厂商来代替。他也曾表明欧洲对华政策应该基于现实主义,而非敌意,反对在南海、东海这些无涉欧洲利益的问题上,过度倒向美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