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华为浴火新生 改写「中国威胁论」?

文/多维TW   郑瑞 万敏婉

过去一年,不但是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一年,也是中美科技竞争激化的一年。以华为为首的中国科技企业美国「出口禁令」威胁命脉架上一把大刀。然而,华为还是存活下来了。

2019年12月31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透露,华为预计2019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500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成长18%左右。同时,全球有700多个城市、228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华为协助它们数位转型。徐直军坦言,2020年将是华为较艰难的一年,「生存下来是第一优先」。即便前路依旧危险,华为两年来能继续生存和发展,已算是出人意料。

华为令美国深感威胁

美国对中国大陆企业与资本,在态度上的巨大转变于过去2年获得见证。商务部「实体清单」瞄准中国大陆科技企业、学术合作蒙上间谍」阴影,中国大陆的社交网路平台甚至被指帮助破坏新疆人权。一时间,陆企不仅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资讯和隐私的威胁,甚至还成了人权和自由的威胁,原因也很简单——「只要中共来敲门,中国企业必须听话」。

然而大多数国家对此并未完全买帐。美国围堵华为的主要理由是国家安全,并藉情报共享机制对「五眼联盟」的澳洲、加拿大、纽西兰、英国施压,要求把华为排除在5G技术建设之外,但目前只有澳洲明确排除华为。印度则在去年年底允许华为参与印度5G网路试办。

这显示美国的司法调查和制裁大棒未能说服所有人,更多人看到了华为事件实际上只是中美科技之争的反映。华为是个威胁吗?对美国来说或许是。威胁在于,华为在美国的打压下展示出惊人实力,甚至可能挑战美国在核心技术上垄断地位,本已在5G技术上全球领先的华为,的确足以对美国企业的利益构成威胁。至于美国所提的国家安全,在没有明确证据下,只是遏制华为的借口。

说穿了,美国之所以感到威胁,是为了维护其科技地位,就像用贸易战遏制中国大陆的背后,是为维护全球霸权。美国作为过去几十年来唯一的超级大国,最知道「赢家通吃」带来的既得利益,也最不愿看到这种利益逐渐流失。从这个角度,美国对华为的忌惮是合理的。

谁说龙头只能有一个?

但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看来,华为和美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并非如此。任正非从不避讳谈论其征战市场的决心,但也认为华为能与美国企业「双赢」。他说:「最终,我们(华为和美国企业)还是要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对美国来说,这种思维仿佛天方夜谭,最高点必然引来争夺,胜者站稳脚跟败者掉入悬崖,何来「山顶上拥抱」?

美国之所以连出狠招,直指华为的根基和动脉,就是出于这种不信任,是从「零和博弈」思维出发,认为科技和市场的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所谓的「双赢」是这种竞争中自我矛盾的说法。的确,如果华为真的在此番博弈后生存下来,华为在通讯设备和智慧手机的领域恐怕将是美国企业最大的对手。

然而商场上向来是竞争合作并存,供应链上的企业唇亡齿寒,多数企业都不愿看到华为受到制裁从而影响自身业绩。从行动上来看,华为在2019年已经开始就向美国企业转让5G技术进行洽谈,任正非还曾表示「帮助美国建立起5G的产业,对华为有利」。这或许说明,抛开零和博弈的思维,「双赢」更可能实现。

在今天,美国已经认定中美关系的竞争成为了主流,所谓的双赢逻辑显然难被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接受。但若华为真的开始向美国进行技术转让、对美国通讯技术升级产生积极作用,那么商界天平自然会更向合作的方向倾斜,所谓的「华为威胁」就不攻自破了。不过这一切的前提,仍然是华为的实力,以及华为能生存下来的能力。

能打破二元对立语境

合作和竞争本就是一对并存的矛盾。所谓「华为威胁」背后的「中国威胁论」,就是认定了「威胁与被威胁」关系的二元对立语境。而华为的技术实力地缘政治因素以及意识形态的桎梏都促成了这种二元对立想法的形成。但平心而论,全球5G技术的有力竞争者除了华为外,还包括瑞典的爱立信(Ericsson)和芬兰的诺基亚(Nokia),但美国不仅没有对此二者感到威胁,反而对其推出资助政策,显见当处在二元对立语境时,很容易将合作与竞争变成「有我没你」的单选题

而华为所面临的挑战,也正是中美冲突的缩影。贸易、地缘、科技乃至军事上的中美竞争还将发酵,如何因应和跳出、打破这种对立的语境,将是中国大陆未来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寻找的答案。「中国威胁论」已难以回避,更毋需回避。中国大陆固然可以继续强调「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绝不称霸」的原则,但就像华为一再强调不做「孤家寡人」一样,现在的西方世界,至少作为霸主的美国不会相信。

中国大陆的确有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就是富国、强国之梦,继续增强综合实力,和华为要「站到世界最高点」的理想有共通之处。中国大陆在「韬光养晦」的同时「有所作为」,看似是对已经暴露的矛盾有激化作用,但是也可能是另一种典范转移和相互理解的开始。

华为要和竞争者合作共赢,甚至要创造竞争者来改变企业合作的生态,未必不能形成更加良性均衡的行业势态;北京举起自由贸易的旗帜,强调全球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公平,对全球气候变化、反恐、维和问题发挥更大作用,真正实现「强而不霸」的实践,才能最终破除「中国威胁论」的语境。

外界开始认识到中国大陆的实力提升,或许正是这一过程的开始。毕竟,华为的竞争对手们是因为认识了华为并经过多年的合作交手,也获得了合作的利益,所以报以尊重的态度。曾经,「中国威胁」只是想像,今天这种想像因为中国实力的崛起成为了真实的恐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威胁」只会愈演愈烈,一旦对立的语境不再合适,威胁论也终将过去。

身处台湾的我们,此前在执政者政策方向「唯美国是从」及为争取连任所激发的「反中恐惧」下,整体沉浸在这种二元对立语境之中,最后选民所投出的史无前例817万票结果,已彻底说明「中国威胁论」的忧虑可以将社会扭曲变形到何种地步。然而恐惧与忧虑并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当前台湾所真实面对的困境,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下一代产业政策仍方向不明,以及因此所产生的低薪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性的问题。

在大选激情结束后,台湾仍然要面对正在竞标标金持续攀升的5G频谱将花落谁家,以及5G能否成功为台湾的制造业与经济带来新动能。在此情况下,民众更需要走出二元对立的语境、拿掉「中国威胁论」的妖魔化滤镜,踏实看待对岸的发展、对台利基以及华为合作的优劣分析,才可能真正走上对台湾发展有助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