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网路服务 改写经济学「垄断」定义

文/辛立

图/多维TW提供

滴滴出行(Didi Chuxing)与优步(Uber Technologies)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并将收购优步中国品牌的消息,终于被证实。滴滴将向优步中国投资共10亿美元,优步则将取得新公司20%的股权,合并后的新公司市值将高达350亿美元。

根据多家第三方数据报告显示,滴滴在中国大陆叫车市场占有率超过80%,而优步中国之前也宣布拥有30%市占率,如今两者合并,预告着中国叫车市场即将诞生一个巨无霸

未达垄断申报标准

消息一出,业内便开始质疑,这家新诞生的叫车业巨头,是否已经构成了垄断?而滴滴对此作了回应:「我们认为,目前,滴滴和优步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且优步中国在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

的确如此,根据2008年中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若合并案中所有经营者上一年度在中国大陆境内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且至少两者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须作反垄断申报。

或者合并案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亦须进行申报。

从目前已公开的数据看,2015年,滴滴在大陆净收入逾60亿人民币,已超过20亿元这项申报标准;但优步中国2015年会计年度净收入不足4亿元。

据一份2015年7月传出的优步中国财务报表所显示,该公司2016年预期净收入为2.56亿美元,但2015年预期净收入为负数。而经营者集中是否需要作反垄断申报,所参考的正是并购的上一会计年度数据。滴滴与优步中国的合并案并不须申报反垄断审查

这是有案可稽的。在2015年年初,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后,易到用车曾向中国商务部与中国国家发改委举报,称合并案涉嫌垄断,提请禁止合并。但当时也正是由于两家公司均未达到有关经营者集中的申报门槛,因此不须进行申报。事实也证明,滴滴与快的合并后不久,即投入了新的叫车大战,外界也不提「垄断」的问题了。

市场仍有大片蓝海

消费者们担心的是,合并后叫车补贴减少,价格会逐渐升高,业界也认为是形成垄断的证据。但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之后,叫车补贴大战告一段落,市场走向价格理性和有序发展,这本来就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事实上,滴滴和优步中国仍然要面临来自神州、易到等对手的挑战,这种挑战也表示新公司并不具备整个叫车行业的定价权,消费者仍然可以选择更便宜的平台服务

更为关键的是,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也仅仅只是在网约车市场取得领先,叫车业还有租车、汽车售后服务、金融等更多领域,横向、纵向都还有很多扩展空间。

滴滴总裁柳青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叫车的渗透率仅为1%,在美国旧金山则达到15%,互联网叫车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对于叫车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来说,仍有巨大的机会。

所以说,现在谈垄断为时尚早,整个叫车市场还远远未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在滴滴、优步中国合并后,对市场上的其他玩家反而是一个机遇。正如当初网路影音的老大优酷和老二土豆合并成立合一集团后,不仅没有顺利实现垄断,反而由于行动影音大爆发,导致影音市场从此进入爱奇艺腾讯视频、合一集团三国争雄的格局。

科技新生活 前瞻法律观

事实上,关于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是否会形成垄断,一个最值得参考的案例就是当年奇虎、360与腾讯的「3Q大战」中,中国最高法院的判决。

当时判决内容是:「虽然被上诉人个人电脑端和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市场中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均超出了80%,但是仅仅依据市场份额尚不能得出其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

在被诉垄断行为发生前后,越来越多不同背景和技术的企业纷纷进入了即时通讯领域,「该领域的竞争呈现出动态竞争和创新竞争的显著特征,在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讯领域的多个竞争者,均拥有雄厚的财力和技术条件,足以对被上诉人的市场领先地位形成冲击……多个竞争者在竞争该市场,本案现有的证据并不足以证明和认定被上诉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我们有必要重新谈谈「垄断」,这词其实古代就有,到了工业时代又不断被强化。在垄断背后,更多的是行政权力所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均衡。但在互联网时代,基于「服务性的市场化垄断」却和这种行政垄断有着天壤之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27条规定,执法部门在审查经营者集中时,除了考虑参与的市场份额,以及对市场的控制力之外,还需要考虑合并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和对消费者、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执法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其他因素等等。

我们回顾以往的互联网巨头合并案例,关于是否涉嫌垄断的争议不在少数。

2015年,几次重大互联网巨头合并,如2月的滴滴、快的合并,4月的58同城、赶集网,10月的美团大众点评合并,11月的携程、去哪儿合并,其实都不乏「垄断」的质疑声,但反垄断部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持默许态度。

深究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互联网的发展瞬息万变,充满激烈的竞争,随时可能面对颠覆者凭借创新技术而带来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往往就是直接革掉了市场原霸主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