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泳霖》大陆检讨大数据治理的背后

当前大陆在大数据搜集与分析应用两方面已有多元应用现象。图为刷脸支付。图/新华社

今年的新冠疫情集中展现了大陆「大数据治理」的超强能力。在行动支付、即时通讯电商平台与实名个资高度捆绑的大陆,政府可以透过大数据迅速搜集民众移动轨迹消费行为,进而高效确定密切接触者、可疑染疫人群,再透过筛查、找出隐形病人,达到切断传染源的结果。

一个「健康码」令大陆防疫如虎添翼。在大陆的体制优势基础上,「大数据治理」在联防联控、疫情期间维持经济运行疫后经济复苏等各方面都发挥独特作用,也成为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难以复制的成功经验。对此,大陆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予以充分肯定,并且颇为自豪

严格来说,此次疫情只不过是大陆近年来推行「数位治理」成效的一次检验。不到10年时间,大陆在物流、金融、消费等领域率先数位化,实现「弯道超车」,此后又将数位化遍及政府服务、公共行政,实现所谓「一网通办」或「网路问政」。2018年大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设立「大数据局」,去年政治局集体学习区块链,今年更是在深圳、苏州试点发行「数位人民币」,这标志着「数治」已经和「法治」、「德治」一道成为大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部分。

然而,今年下半年大陆舆论爆出一连串涉及大数据的负面事件,让大陆官民同时反思「数治」的伦理问题。先是苏州等地政府借鉴「健康码」设立「文明码」,引起社会极大反弹后,官方迅速叫停并澄清公众疑虑。再是大陆自媒体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揭露了大陆外卖平台透过大数据剥削压榨基层外卖劳工现状,同样引发各界共鸣。

此后,大陆对「数治」的检讨不断持续,并逐步走向「深水区」。例如杭州法院审理了号称「人脸识别第一案」,并做出有利于公民保障个资的判决。再如成都爆发本土感染后,曾赴多个酒吧的女阳性感染者个资曝光四川省委书记、央视「新闻联播」都强调要保护个人隐私、严厉批判泄露者。此外,陆媒为不擅使用智慧型手机的老年人声援,要求政府和企业为传统出行、消费方式留出「绿色通道」。

面对各界对「数治」的疑虑,大陆官方很快从行政、立法等方面调整和回应。如近日大陆正起草的《网路数据处理安全规范》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60日内,政府须停止搜集调用或删除个人讯息。大陆国务院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慧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后,央行立即跟进要求「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

官民同时就「数治」发出伦理之问,背后思维却未必相同。正如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被解读为针对大陆网路巨头,从官方角度来看,「数治」的权力如果掌握在民营企业、乃至外资企业手中,必然存在对现有政治秩序隐患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民间对政府能否依法合理使用大数据同样存在忧虑,诸如「60天后删除」的官方自我约束能否换取公众信任?若「数治」权力难以在「法治」架构运作,「数位利维坦阴云恐怕很难消散。

(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