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秉霖/印度年轻世代:人口红利还是灾祸?

印度年轻人西化的开放风气传统保守的社会氛围形成冲突对比。(Photo by Kunal Shah/Flickr)

文/吴秉霖

德里南部一间专卖义式料理的餐厅里,操着一口微微参着一点印地语(Hindi)和坦米尔语(Tamil)腔调美式口音,英文文法单字都无懈可击的南蒂莎(Nanditha Jagadish),配着俐落大方的笑容,正用节奏明快的连珠语气分享她的近况

即将入学诺伊达(Noida)某印度排名前十企管硕士课程的南蒂莎,甫从美国旅游回来。身为家族中年纪最小的女生,她那些旅居在美国的堂、表兄弟姊妹们皆已结婚。「即使是在美国,印度年轻人也多是以『包办婚姻』(Arranged Marriage,与父母选择的对象成婚)的方式成婚,」她吃吃的笑着说:「大家也都过得很开心呀!只有唯一一对自由恋爱成婚的(Love Marriage)开始觉得彼此蠢得像头牛一样。」我看着她,不太确定以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牛来描述婚姻中男女的愚蠢,是否是个好主意。

南蒂莎是印度女性菁英阶层的典型代表名校德里大学(Delhi University)毕业、父亲在政府机关任职、婆罗门阶级出身、家族势力雄厚。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印度年轻族群缩影。这是一个在社会、文化宗教价值观等各方面,激荡着开放(Liberal)与保守(Conservative)的「冲突世代」。

印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Developing Societies)2016年时,透过调查6,122名18~34岁的年轻人,试图剖析这个世代对于印度沉疴已久的政治、种族、种姓、宗教、性别、文化等议题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印度的年轻世代是个奇怪的群体──他们揉合了保守的印度旧世代,与西方工业国家的开放思想,只有14% 的人是非常开放与11%的人是非常保守,约有3/4的人介于开放与保守之间的模糊地带。

饮食是年轻世代与上一世代差异最大的项目,有高达58%的年轻世代认为自己是非素食者,比例与以素食者为绝大宗的上一世代相比是完全逆转;婚姻则是另一个极端(或许是因父母在儿女婚姻中拥有极大话语权关系),92%的年轻族群仍与同一种姓对象成婚,84%的人以「包办婚姻」方式成婚,67%的人反对婚前同居,53%的人反对婚前约会

女性地位在印度年轻世代中尽管已有改善,仍是弱势的一方。完全与有些同意「女人结婚后不应继续工作」的人达41%,认同「女生不应穿着牛仔裤」的人有38%,赞成「妻子应永远服从丈夫」的人高达51%,有43%的人完全或有些同意「男人是比女人更好的领导者」。

此外,印度的宗教冲突仍是下一世代需要解决的议题。69%的穆斯林认为「食用牛肉个人选择、不应被干涉」,只有31%的印度教徒同意此一看法。不同地方的人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认同「食用牛肉是个人选择、不应被干涉」的南印度喀拉拉(Kerala)人高达88%,以保守印度教徒为主的北印度哈里亚纳(Haryana)则有77%的人反对。

▲即便印度年轻人对于父母介绍结婚对象的传统婚姻不排斥,但对于「婚前关系」却也非常开放。(Photo by Oliver the traveller/Flickr)

这种开放与保守的冲突,并不令人意外。印度的民主仍相当幼稚,距离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第一次踏入印度东部坚巴兰(Champaran)的染剂农场,并展开不合作运动至今仅一百年。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报告中,形容印度年轻人「尽管在外表消费行为上相当现代化」,但在价值观上「仍带有保守与低容忍的色彩」。

即便如此,印度依旧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目前有一半的人口不到25岁,即使到了2020年,平均年龄也仅29岁。这个十几亿人口国家的年轻世代,注定将会是当代全球经济体里,至为关键的一个群体。而至于他们究竟会成为「人口红利」( 一个由充满朝气与干劲、高消费能力的劳动力组成的群体),还是会成为「人口灾祸」(由一大群低薪、低技术、低消费力的不满年轻人所组成的社会包袱),取决于由现在政府与社会掌权的上一世代中老年人,所制定、创造的政策与社会规则。但对保守的上一个世代来说,要了解当下年轻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父母不知道我们有喝酒,也不知道我们有吃肉,更不知道我们有婚前性行为,」在被问到她的父母有多了解她时,南蒂莎大笑着:「买车前都要试车了,你说结婚不用吗?」我问她为什么不试着弥平世代间的鸿沟,她说:「我的父母绝不会了解这些事。为了避免他们担心,我宁愿他们少了解我一点。」我们坐进透过Uber叫到的铃木汽车,穿著白色小帽的穆斯林司机,正把震耳欲聋的旁遮普(Panjabi)音乐转小,「这对我们双方都好。」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吴秉霖,1991年生,在印度工作生活,期许自己凡事要追本溯源、务求真实的台湾人。以上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