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搭配3条件恐爆菌 医:这种雨最可怕
下雨搭配3条件恐爆菌,医曝这种雨最可怕。(示意图/Shutterstock)
近几天受锋面影响,台湾一直下雨,胸腔暨重症医师黄轩指出,下小雨的时候最易形成气溶胶传播,若在适当温度下,水滴恐携带数千种的细菌,约能存活1个多小时,因此建议不管是晴天、雨天都要戴口罩。
黄轩医师表示,实验室研究下雨时3种土壤细菌是否会形成气溶胶传播,结果土壤在30度以下的气溶胶数量最多;雨滴落在沙质粘土时,液滴还会产生更多的气溶胶;若雨滴以每秒1.4至1.7公尺的速度落下时,气溶胶更高,约是小雨的强度。
黄轩医师也引述一则研究指出,雨滴中细菌的量多寡受土壤温度、土壤类型、土壤细菌密度和雨滴撞击速度影响,其中以小雨速度坠落、在热带地区相似的温度下,水滴会释放出最大量的气溶胶,携带多达数千种的细菌,约可存活1小时。
黄轩医师说,这种空气传播的细菌,又被风吹,就会飘到更远的地方,可能会传播一段很长的距离,再落到地面上,到一个新的土壤位置上,等待下次的雨,寻找新的感染宿主。
不过,黄轩提醒,一般民众只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的习惯,被土壤飞起来的细菌感染的机率不会太高。
最后黄轩医师也补充「雨水味道的真相」,根据美国MIT 团队为了解雨滴在干燥大地升起的味道,利用高速解析度摄影机拍,发现下落的水滴与地面接触时,会在地面上捕获微小的气泡,气泡上升并通过水滴破裂,从而形成大量喷雾较小的水滴或气溶胶,该小组提出,雨水味道可能是潮土油(petrichor)的味道。
根据1964年澳洲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干旱气候的植物,卫生存会渗出由保护水分流失,这些油和土臭素(细菌代谢物)一起释放到空气中,变成许多人口中常说的下雨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