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動漫以防提高犯罪危險性? 律師籲做實證研究

二次元创作受儿少性剥削限制适切性引论战,律师指出,6年前就有法官认为,观看儿童色情图片可能采实际行动伤害儿童,但虚拟题材动漫是否真会提高犯罪危险性,应经过实证研究。

iWIN网路内容防护机构去年通知平台下架涉及幼态儿少的性相关虚拟人物创作,引发网友炸锅批评,也促使各界关注二次元创作受儿少性剥削限制的适切性,卫福部预计3月21日召开专家会议,邀请动漫等业者参与,讨论认定标准。

这次出现争议的「儿童或少年之性影像、与性相关而客观上足以引起性欲或羞耻之图画、语音或其他物品」,是在112年1月10日经立法院三读通过,修入「儿童及少年性剥削防制条例」相关规定中。

回溯当时立法意旨,立法者在立法理由中表示,是为「避免因观看儿童或少年与性相关而客观上足以引起性欲或羞耻行为之素描、漫画、绘画等色情图画,致进一步侵害儿童或少年」,因此认为有必要将图画纳入规范。

执业律师、曾经手多件儿少性剥削案件的张庭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表示,其实早在这次修法前,民国107年就已经有法官认为,相关立法理由包含「儿童色情图片对欲望刺激有关联性的,观看后可能会采取实际行动伤害儿童」,进而认为色情图画中的儿童或少年纵使是虚拟人物,也是规范对象。

因此对于当时网上所售日本漫画中,有国中生角色性交及抚摸生殖器等画面,判网路卖家2个月有期徒刑,可易科罚金。

此外也曾有网红父母亲吻小孩生殖器,并将过程绘制成漫画上传粉丝专页,因疑似妨害性自主遭到告发。张庭说明,此例虽然是绘画,但因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儿少,因此基于对特定孩童的保护,在强制猥亵罪外,也依制造儿童为猥亵行为电子讯号罪、以网际网路供人观览儿童为猥亵行为之电子讯号罪等遭到判刑。

张庭也指出,与背后无真实人物存在的「纯虚拟儿少图画」相比,这个案例较无争议。

看儿少色情题材动漫,是否真的会提高犯罪危险性?张庭指出,这就像「玩射击游戏的人是否就会特别容易拿枪杀人」一样,应该经过实证研究。

虚拟儿少情色图片,有的国家开放、有的限制,也有的国家曾经限制过又重新开放。张庭认为,政府机关有许多可调查的样本对象,应进一步研究限制虚拟影像与抑制对真实儿少犯罪,是否确实存在关联性,再做限制,比较有正当性。

张庭建议,或许可考虑比照部分国家作法,以图像是否极似真人相片的拟真性做为管制区隔,尤其如今AI绘图越来越真实,拟真性较强的图像可能较难排除背后有实际受害儿童的潜在风险,而纯虚拟创作的动漫人物等则可排除,以此方式既可以保留动漫创作空间,又可较兼顾保护真实儿童。

「真正的根本是教育」,张庭表示,目前实务上遭散布的儿少性影像,很多是心智未成熟又缺乏社会经验的儿少,因信任或被诱骗自拍或被拍导致外流;相较于限制纯虚拟的动漫影像,让儿少与成年人清楚知道拍摄性影像的严重性、并加强儿少教育,从源头降低真实性影像在网路上散布,或许才是儿少保护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