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视界:陈立诺》香港的两种理财哲学之争

任的文章题为〈香港公共财政管理〉,刊于他的个人博客。他批评曾荫权与梁振英两届政府采用的是「守财奴」式财政政策「稳健有余,进取不足,亦不合时宜」。任指《基本法》第107条并没有要求政府开支与GDP同步增长,即两者比例固定在一个百分比,如20%;因此港府应多花钱投资未来,推动公众利益;建议港府可采用「逆周期」(counter cyclical)财政政策,即经济增长慢时,实施扩张性政策(减税或增公共开支)刺激经济;GDP上升快时,则采紧缩政策。

港府应以何种方式理财,保守或进取?在香港讨论已久。由于任志刚身分敏感,既是行会一员,也被任命为中国央行旗下智库中国金融学会执行副会长,而以前他更是管理外汇资产的人,因此他的观点,一石击起千重浪。

香港经济在回归前后几乎年年都能保持正增长,通过卖地与各类型税收,港府累积了庞大的财政盈余。这笔钱除了支付政府开支,剩下的都拨入外汇储备,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打理,在全球进行投资,并没有用于香港社会本身的建设。

多年来不断滚存,香港的外汇资产已达到一个惊入的数字。金管局网站发布,香港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8月底为止共值4137亿美元,折合港元3.2兆元。而港府一年总开支是四千多亿港元。

任建议港府应以进取态度理财,舆论普遍表示支持,至于建议采用逆周期财政政策,社会各界则反应不一。

逆周期政策要有效果有一前提,即主事的政府部门能够预先判断经济周期的改变,如果做错判断,政府的支出则不可能有效刺激经济。当然财政司可以成立由经济学者组成的委员会,决定何时采取逆周期政策。

但是,一个经济周期持续多久是随机不可预测的,逆周期政策财政政策带来的后果,也难以把握。2008年环球市场崩盘之时,费城联邦储备银行对多位经济学者做了一项调查,显示没有一位专家预测得出美国经济当年会出现负增长。

港府与其花钱采取难以掌控的逆周期政策,倒不如进取地投资于香港社会本身。

回归20年,香港本地GDP总量比回归前增加了一倍,但许多社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加重了问题的严峻性。例如贫穷问题、住屋问题、人口老化问题、支柱产业单一化问题等。

上述问题,除了产业单一化,都是能够用钱去解决的。

香港之所以能够拥有天文数字的储备正是过去执行保守理财政策的结果,如果改变此一政策,采取大胆进取的理财手法,势必会遭遇阻力。对于刚履任特首欲有所作为的林郑月娥来说,任的宏文无疑有投石问路之效。

(作者为香港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