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早離開職場?這3件事好好評估!

图/https://www.freepik.com/

你能想像40或45岁就离开职场、享受退休生活吗?你是否向往成为「F.I.R.E.」一族,当个财务独立、提早退休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人?

但专家提醒,想要提早退休,必须先预知会发生两个状况:退休后的生活时间更长(也就是要花的生活费变多)、但事前准备退休金的时间更短了。因此想提早离开职场,以下三件事情一定要好好评估!

浓缩工作时间 换取退休自由

全球人寿商品部副总郑中安表示,着手规划提前退休时,首先该决定何时退休?并推估需要准备多少退休金?

例如,45岁退休,平均余命达到80岁,就需要准备35年的退休金,假设退休后每月生活基本开销是3万元,可得出最少需要退休金1260万元(3万x12个月x35年退休期间)。

若想提早退休,假如你现在年龄是30岁,规划45岁退休,那么准备期只有15年的时间,资产配置操作就需要更加积极。

提早退休注意三件事

郑中安认为,「退休」不等于「耍废」,面对退休生活应是「总收入大于总支出」,要完成目标有3件事必须先了解。

一、「已备」:先仔细盘点现有资产,包含预计存到退休当天的总收入,以及可领的劳保、劳退等总金额,再进一步规划累积不足的退休金。

二、「应备」:在理想退休情境下,你应该要准备多少钱?这依照每个人对退休生活奢华或简朴的要求有所差异。

三、「缺口」:已备和应备之间的缺口,代表必须在退休前需努力达成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金额,就能决定现在要选择哪种投资工具补足。郑中安说,譬如每月该花多少钱配置?要用定期定额或是单笔投入。

《45岁退休,你准备好了?》作者田临斌(老黑)补充说明,选择在45岁退休的他认为,要提早退休一定要先设定好投资目标。退休前他的投资以增值为主,退休后操作变得保守,以保值为主,因此更注重投资商品是否有配息,作为退休后的现金流来源。

累积资产三撇步

郑中安指出,当实际执行你的计划时,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退休前的资产累积期,另一是退休后的年金给付期。有三个撇步注意:

第一招:提早开始

由于台湾进入低利率时代,资产累积靠的是「复利效果」,复利在退休规划中尤其关键,若无足够时间,要发挥效力实属困难,因此着重在长时间累积,才能以复利滚存养胖资产。

第二招:慎选工具

郑中安强调,应做好「资产配置」,切勿把所有钱投入单一工具。不因太保守无法达到累积效果,但也不要因高风险血本无归,万一市场剧烈波动,不仅无法退休,恐怕会影响到现阶段生活。

他提醒,有了资产配置观念,资金运用上就能更加灵活,包含生活所需费用、基本储蓄、少部分风险投资等,根据不同年龄层,或是家庭生活阶段,决定资产配置的比例。「年纪越大,就必须越保守,年纪轻,风险性投资配置比重也会稍微高」。

第三招:专款专用

「许多人在进行财富配置时,资产相当混乱,一旦混乱就会出现挖东墙补西墙的状况」,若配置中有高比例风险性投资,此时设立停损点就显得重要。

另外,许多人认为,退休后拥有固定金额退休金,慢慢花就足够安稳退休到老,但这其实是错误的观念。郑中安提醒,应该透过退休金持续创造被动性收入,确保在未来退休日子,退休帐户不会有用完的一天。

至于退休后想要有稳定且源源不绝的现金流,可借由购买年金险方式达成,在年金给付期间内可定期领取年金给付,像终身俸一样活愈久、领愈多,保障老年生活。

理财课│全新上线!笔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