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贸然废死 台湾社会准备好了吗
国民党立委王育敏(右起)、王鸿薇、游颢日前举行「公布9名大法官废死心证!蔡英文卸任前推废死!赖清德等着民调雪崩 」记者会。 (本报资料照片)
多年来民调趋势几乎都一致,就是8成左右的民意反对废死,即便废死是欧美国家的价值观,也被认为是人权先进观念,但在真正废死之前,无论是大法官或是政府机关都应先想清楚,台湾准备好了吗?人民不是嗜血想看凶嫌伏法,而是想留有遏止重大犯罪的警示作用,为了安心也为了正义。
4月23日的宪法法庭将为我国死刑制度产生指标性的作用,然而台湾社会准备好了吗?是否有相应的配套?贸然废死肯定会在台湾社会引起剧烈反弹,甚至造成人心惶惶。
以2014年震惊社会各界的郑捷随机杀人事件发生后为例,当时一般人出门草木皆兵,还要求提高见警率、巡逻捷运,深怕出现「郑捷第二」的模仿犯。事实上,当年度偶有发生人群中有人遭刀片画伤,或在公众场合乱舞刀的偶发事件,虽事后证明并非模仿犯,有些甚至只是意外,却也足见当时台湾社会有多紧绷。
2016年时任法务部长罗莹雪在卸任前几乎是用「跳号」的方式,快速处决郑捷,固然引来人权团体关注,但事后却显示了这样做的意义,一方面替准备要上任的民进党政府除掉一个大患,二来台湾社会顿时不太讨论随机杀人,郑捷还在狱中一天,他的话题就不会停,难预测是否有模仿犯伺机而动,但郑捷伏法后,让台湾人暂时摆脱了随机杀人的阴影。
用民意来决定司法或许会被说沦为民粹,但民意之所以这样呈现,主要还是时不时仍会发生惨绝人寰、泯灭人性的社会事件,挑起民众的恐惧心,当这些人犯下了这些暴行后,却没有如死刑一般重的刑责能严惩他,人民无法安心,因此无论是大法官或行政机关,对于死刑的存废,不能昧于所谓国际趋势,也应该考量国内民情,台湾真的准备好了迎接废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