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水道取水口修复 发现日治驳坎遗迹

▲ 新竹水道取水口修复,发现原有驳坎设施

地方中心/新竹报导

新竹水道取水口今年初开工动土后,唧筒室的大致样貌随之展现,当年的新竹水道分为取水口和水源地两个部分,取水口是由6座集水井收集地下流水后汇集到唧筒室内,再以高压马达将唧筒室内的水源送到18尖山进行处理。经过半年多的工程修复,市长林智坚希望未来完工后的取水口,作为水资源教育场域

林智坚表示,新竹水道取水口古迹修复工程开挖后发现当年的驳坎遗迹工务会同文化局邀请文史专家学者会勘后,决定全力保存古迹完整样貌。虽然因此造成工程进度落后,但请工务处要求施工单位,在遗迹保存上务必特别注意,希望在明年5月底之前完工。

林智坚也提及,古迹修复完成后将做为水资源博物馆,不仅发挥教育功能,也能透过户外教学孩子了解新竹市水资源历史,认识新竹水道取水口唧筒室及唧筒井取水的运作过程

取水口除了进行建物本体的修复工程,同时也针对周边景观营造,在开挖之后就发现当年取水口驳坎样貌,因此随即停工进行变更设计

新竹市文化局文资科科长淑芳表示,新竹水道-取水口古迹修复工程开挖后,经通报发现驳坎遗迹,就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停工,并在4月邀请文史专家学者会勘,确定是日治时期的驳坎跟阶梯,工程因此改以徒手细部挖掘取代大型机具,并透过变更设计,希望妥善保存原有遗迹。

位在东势街旁的新竹水道-取水口,在民国100年7月指定为市定古迹,总工程经费2600万元,将针对唧筒室的立面、外观屋顶、唧筒井和周边景观环境全面性修复,完工后的将与世博台湾馆连结,作为民众休闲、户外教学的好去处。(新竹振道新闻记者万世琏/采访报导)

▼ 林智坚希望未来完工后的取水口,作为水资源教育的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