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国定古迹「进士第」修复开工 保存道光年间始建风貌

▲「进士第」修复工程预计109年12月完工,保存道光年间始建风貌。(图/新竹政府提供)

凯擘振道记者蔡文绮/新竹报导

新竹市文化局31日表示,国定古迹「进士第」修复工程上午举行开工典礼,这项将投入总经费5,388万元的工程,修复内容包括木雕石雕砖雕交趾泥塑等细腻精致建筑工艺,预计2020年12月完工,完工后将完整保存进士第道光年间始建风貌。

新竹市长林智坚表示,新竹市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他重视文化发展和古迹保存活化,上任后新增18处古迹、历史建筑,目前全市共计有61处,未来将持续进行修复再利用,营造亲民的优质环境,打造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品牌,让民众游玩参观古迹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并探索历史的文化脉络,保存珍贵的文化资产

新竹市副市长沈慧虹致词时首先感谢郑家人,愿意于古迹指定后33年的今天,让市府入内修复。沈慧虹说,进士第是重要的文化资产,这个宅第光荣,不仅是郑家人,更是所有新竹人的光荣。古迹的修复是与时间在赛跑,一砖一瓦一木都有可能因为时间推移而损坏腐朽。

祭祀公业法人新竹市郑永承管理人郑两承先生表示,我们是进士第第五世族,从小在这里生长。郑用锡1823年高登进士、1838建造,至今业已180年。2015年主动向文化部申请修复,今天正式开工,仅代表郑家表达祝贺,也对所有协助者表达感谢,祝开工顺利。

新竹市政府文化局表示,位于北门街上的国定古迹「进士第」,1985年8月由内政部公告为二级古迹,2001年修文资法,改为国定古迹,是开台进士郑用锡于1838年所建造的宅第。三开三进的大院落门额上挂「进士第」匾额,后面的第三进于二次大战时焚毁,只剩下目前的前两进。进士第木雕十分讲究正厅扇门雕花具有古朴苍茫的特色底层为万字不断,上层为诗句或富贵平安雕刻,其刻工超颖脱俗,令人叹为观止,建筑特色及历史意义,具文化资产价值。

郑用锡于1823年中进士,他是第一个用台湾本籍赴京考中的进士,所以称「开台进士」,又称「开台黄甲」。他博读经史、热心公益,曾纂修《淡水厅志初稿》、倡建文庙(今孔庙)及出钱出力建城(竹堑城),对于维护地方安宁秩序更是不遗余力,于淡北漳、泉、粤分类械斗曾撰写「劝和论」一篇,劝息纷争、办理团练保卫家园,对新竹之贡献非常大。文化局表示,国定古迹「进士第」依文化资产法规定,其主管权责机关虽为文化部,然为市容景观及保存文化资产,文化局多年来一直走在第一线持续与进士第派下沟通协调,并与文化部一同寻求解套方式,希望能征得所有权人同意让本市入内进行调查修复。

2015年,郑家终于首肯让文化局入内进行修缮,但对于相关修复细节,文化局仍须逐一与各别所有权人沟通,经反复沟通协调,至105年获得共识同意修复进士第第一、二进,文化局于该年度立即委托专业团队进行「国定古迹进士第假设工程规划设计、构件补充调查暨修正规划设计图案」,今年获中央文化部补助5千多万,预计2020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