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我们的时代精神--专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形塑我们的时代精神——专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新媒体专电 题:形塑我们的时代精神——专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新华社记者周玮

正在南京展出的“匠与意——同曦·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可谓青年雕塑艺术家的一次集中汇报。青年雕塑家如何提升文化自觉担当历史使命,更好地用雕塑艺术形塑我们的时代精神?新华社记者日前采访了本次展览的学术艺术总主持,也是中青年雕塑家优秀代表的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使艺术创造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凝成精神桥梁

记者: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请结合您的创作实践,谈谈怎样用雕塑艺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可感?

吴为山:在作品中体现中华文化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是空泛的、不能是贴标签的,应该是具体可感的。

多年来,我创作的作品虽然有500多件,但在我心里,所有这些雕塑就是一件作品。“一件作品”由六方面组成:“一个点”就是《睡童》所寄托的人类美好情感;“一个空间”即《天人合一——老子》表达出的中国古人虚怀若谷、包容万象情怀;所谓“一座山”,孔子是中华文化的一座高山,我将《孔子》这座雕塑铸成山的形式就是纪念他的伟大;“一条线”,指的是《超越时空的对话——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这是立在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的一件雕塑,达·芬奇与齐白石各立两端,齐白石手中那根拉长的拐杖就是一条线,它上连天、下接地,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艺术观,它也像丝绸之路,连接着东方和西方;“一颗心”,我与法兰西学院主席、雕塑家克罗德·阿巴吉联合展出作品,东西方艺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着“心灵对话”;“一个魂”,这个魂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所表达的中国人爱好和平之魂。

民族塑魂、为人民塑像是我坚守的艺术理想,也是我牢记的文化担当。在我看来,艺术家首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心灵的深处要有传统文化的因子。同时,还要能把生活的体验、人民的情怀溶于胸间,这样创作才有真情实感,使我们的艺术创造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凝成一个精神的桥梁。

不要将没有传统文脉、割断历史的标新立异作品误认为创新

记者:当下文艺界的问题如浮躁功利、粗制滥造、崇洋西化等等在雕塑领域也有所体现,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和现象

吴为山:文化发展洪流,不可能是至清的。从时代的发展来讲,要有包容的心态,辩证地看待各种文化现象在奔腾、激荡的洪流中的价值。但我们从来不放弃自己的主流价值观,从来不放弃水要从浑浊变为清澈的努力。

文艺工作者要客观看待传统、正确认识时代、创造民族新文化。传统与时代,是人民精神与审美发展与变化的基础,坚持创新就是服务人民。创造民族新文化,其关键承古开新,既尊崇本民族历史又充分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既把握时代的潮流又发挥艺术的个性。不要将封建文化的表面样式误认为传统,不要将当今世界流行的时髦艺术作为先进文化,不要将一切没有传统文脉、没有文化根基、割断历史的标新立异的作品误认为创新。

中国雕塑创经典高峰的关键在于表达中国精神

记者:中国雕塑当如何充盈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从而创经典筑高峰?

吴为山:我曾在《我看中国雕塑的风格特质》一文中,从艺术形式本体的角度,将其归纳为八大风格:原始朴拙的意象风、三星堆诡魅抽象风、秦俑装饰性写实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和民间朴素表现风。相对于西方古典雕塑的“写实”,相对于欧美现代雕塑的“抽象”,很显然中国雕塑的特质在“写意”。

“写意雕塑”的文化概念,其根本是在作品中融汇中华美学精神,以表现中国精神,并通过对中国文化人的个性塑造而形象展示流淌在血脉的文化精魂

现代写意雕塑不仅仅从传统文化艺术中吸取养份,还从西方写实雕塑中学习塑造、解剖、透视,并感受到作品中所渗透的人本主义,从古希腊的静穆与单纯到罗丹雕塑深刻的人性表现,从而丰富与强化中国雕塑家塑造的表现力。同时,现代写意雕塑还从在现代主义中学习形式构成,在体、线、面中体悟造型之“造”。

我认为,雕塑的根本是表达精神,中国雕塑创经典筑高峰的关键就在于表达中国精神。让雕塑“活”起来,具有中国精神,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感情,对大文化要理解,对雕塑表现的人物本身也要了解,要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把其承载的文化和精神表达出来。

(原标题:形塑我们的时代精神--专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