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挂急诊3小时起跳!台大研究证实「1小时心肌梗塞诊断」更安全

目前心肌梗塞诊断普遍使用3小时诊断流程,台大医院智慧医疗中心副主任李建璋团队研究证实,「1小时诊断流程」不仅效率高,误诊比例也较低。(图取自台大医院线上直播)

近来天气变化大,不少人因胸痛怀疑是心肌梗塞而赴急诊,但目前普遍使用的诊断流程至少等待3小时才能确诊或排除心肌梗塞。台大医院结合全球32项研究资料证实,新型「1小时诊断流程」不仅提升效率,误诊比例也较低,每1000人仅有3人被误判,远低于传统流程每1000人就有15人被遗漏。

胸痛病人是急诊所有就诊病患最主要的主诉之一,台大医院智慧医疗中心副主任李建璋指出,大约每10位急诊患者就有1人胸痛,但最后只有1成的病人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但目前普遍使用的诊断流程,需在0小时和3小时各检验一次心肌旋转蛋白浓度,不仅病人需要长时间等待,也可能造成急诊壅塞情形。

李建璋指,2011年业界已研发出高敏感心肌旋转蛋白试剂,灵敏度是传统试剂的10倍以上,可望缩短心肌梗塞诊断流程;2015年,欧洲心脏学会开始推动1小时诊断流程,也就是在0小时和1小时各检验一次;2016年,李建璋和日本顺天堂大学井上健司教授合作的跨国研究证实,亚洲人也可以安全使用1小时诊断流程。

但经过整整5年,只有少于5%的病人受惠于1小时诊断流程,不少医师仍认为「观察久一点比较安全」。因此台大团队向全球32个研究团队取得3万0066人的原始资料,综合分析后发现,每1000个急诊胸痛病患中,若使用3小时流程,有高达15个心肌梗塞患者被误判为正常;若使用1小时加速流程,只有3人被遗漏。

根据研究结果,李建璋指出「3小时诊断流程并不安全」,1小时流程不仅加速诊断,安全性也更高,应成为心肌梗塞标准诊断流程,不仅提升病患安全、减少急诊拥挤,还可省下整体医疗支出。该研究已刊登在美国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高的的三大期刊之一《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李建璋强调,采用1小时流程确实要求很高,需要急诊室和检验科密切配合,才能提升效率,考量实际运作情况,目前欧洲心脏医学会认为,可调整为2小时流程;至于检验试剂取得并不困难,已引进台湾多年并取得健保给付。

目前全台采取加速流程的医院仍是少数,在台大医院也尚未全面推动。台大医院急诊医学部教授陈石池表示,该研究证实1小时诊断流程的效果很好,未来会请所有院内急诊部医师一起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