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护道安 林荫大道剃光头

为改善台湾「行人地狱」恶名,营建署规画交叉路口25公尺范围内植栽高度不可高于50公分,但若依此规定,各地需移植的植栽数量将相当可观。图为北市工务局邀请国外专家示范修剪仁爱路林荫大道行道树。(本报资料照片)

为洗刷台湾「行人地狱」恶名,内政部营建署着手修法,规画交叉路口25公尺范围内的植栽限高50公分,以确保驾驶和行人不会因植栽遮挡视线,而发生意外。若依此规定,各地著名的林荫大道,如台北市仁爱路、敦化南北路等多处蓊郁的路树,将不复存在,都市景观将大为改变。

避免遮挡视线 减少车祸意外

用路安全与路口植栽,哪个重要?YouTuber「火花罗」曾拍摄影片,指新北市芦洲环东大道分隔岛上种植行道树,会遮蔽驾驶视线,汽车在停止线之前,才会看到有行人站在分隔岛与斑马线的交界处,「火花罗」批评政府的「绿化」措施反成为道路杀手。

花莲县寿丰乡东华大学前的大学路分隔岛上也种满植栽,曾因树木垂枝遮蔽视线,导致2名大学生车祸死亡。东华大学表示,正门前大学路(花35-1)系属县道,非学校所辖。寿丰乡公所秘书江思婷则表示,车祸原因很多,不过如果危及行车安全,公所在人力充足下会配合,并尊重专业判定。

营建署5月就《市区道路及附属工程设计规范》修正草案,召开审查会,邀请地方政府代表共同讨论,并达成共识,「交叉路口为保持良好行车视距,距停止线25公尺范围内植栽带种植之灌木、草花或草皮,栽植高度应低于50公分。」迄今3个月后,修正草案尚未公告。营建署说,还需要再请专家、地方政府就实务面做讨论。

移植工程浩大 实务恐有困难

其实交通部在2020年5月曾公布《公路景观设计规范》,规定中央分隔岛头应保持视距净空25公尺内,植栽不可高于50公分,营建署这次修法是将市区道路纳入规范。

「行人零死亡推动联盟」召集人林柏勋赞成营建署愿意修法改善,政府终于肯面对是好事。林柏勋认为,相关规范都有,但这些都是准则,不具强制力,地方政府没有落实,形同具文。

如果依照营建署的新规范,路口植栽迁移将是大工程。根据统计,台北市的行道树有9万4053棵,新北市的行道树,包括分隔岛与人行道就有7万3396棵,当时至营建署开会的地方政府就反应,若依规范执行,恐有很大数量的乔木需迁移,实务上有困难。

增加弹性机制 融合景观安全

消基会交通委员会召集人李克聪肯定营建署修法方向,但李克聪认为,保障道安须与环境融合,地方政府才易于执行与维护,例如台北市仁爱路树木较多,若采取统一标准,强制移除可能将引起民怨,建议增加弹性机制,在行的安全与维护景观之间,找到修法平衡点。

台北市警察交通大队表示,有些驾驶人到停止线才能看到用路人的情形,如果能更早之前发现,确实能对行车安全更有帮助。

北市交通管制工程处也建议,考量路口行人可视性及右转车辆转弯视距,路侧人行道的植栽规画应该也要纳入规范。

新北市交通局交通管制工程科长林昭贤表示,打开视距对交通而言是好的,交通单位当然支持,但实际执行面须视维护单位评估是否有困难。

新北市养工处长简必琦则说,若跟交通安全有关,地方都会配合,且路口转弯处若有高大灌木确实有安全疑虑,过去执行人行道改善工程时,施作前都会与交通局一起研究是否有行车安全疑虑,交通局也会提出类似建议,对于营建署修法内容,目前看起来都可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