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临时拦水坝「石笱」 云林农田水利教育园区重现历史现场
▲农田水利会借由修复临时拦水坝_石笱模型,重现浊干线2号进水口落苟历史现场。(图/记者蔡佩旻翻摄)
云林农田水利环境教育园区内动态模型区临时拦水坝「石笱」设施年久损坏,石笱极具环境教育意义,农田水利会邀请林内乡乌涂社区发展协会及林中社区发展协会共同参与,由当地仍具技术的耆老现场示范教学并实地落笱引水,重现了早年先民与天争水的艰辛过程。
早期云林农田水利会浊干线于浊水溪设有三处进水口,水利会利用竹子和块石为材料,制作石笱(竹笱)又称为笼子篙,桂竹编的类笋状的圆椎型坝笼,高4~12尺不等。利用河床空旷处「笱场」编绑竹笱,到河床捡拾石块后,用牛车搬至溪床,再以「人力」接龙方式将块石放入竹笱内。
人力下水放置笱笼,并在笼中装石,是一个极耗体力同时也需要有极好水性的工作,常常要在水下做,所以闭气功夫要够强,竹笱堆排起来,就变成临时拦水坝,改变水的流向与抬高水位,导引溪水流入浊干线沉砂池,提供云林农田水利会最大灌溉系统浊干线会员灌溉用水。
云林农田水利会会长洪国浩表示,吃果子拜树头,吃圳水就应该要拜圳头,举办这个活动就是要缅怀前人的艰辛,同时让更多人了解水利文化。会长洪国浩说,感谢乌涂及林中社区发展协会的鼎力襄助,尤其推崇今天重现浊水溪竹笱制作及落笱的老师傅们,才是今天真正的主角。
云林农田水利会说明,随着工商业发达,拦水材料目前改用镀锌石笼,搬运辄以挖吊机及四轮搬运车为主,人工为辅。搬运车将镀锌石笼及合格块石搬运至施设现场,石笼用人工组立成型排列连结后,再以挖吊机将块石轻放置于石笼内,以人工整齐填饱后封口,用挖吊机挖掘砂砾土置于石笼前面,筑成砂堤档水及防漏,所构筑之临时拦河埧较竹笱耐久坚固。
云林农田水利会指出,云林农田水利会农田水利环境教育园区,为全省17个农田水利会中唯一通过认证之场域。由于园区内动态模型区临时拦水坝_石笱设施年久损坏,鉴于石笱极具环境教育意义,怀着感恩的心,本着吃果子拜树头的心情,希借由修复临时拦水坝_石笱模型,重现浊干线2号进水口落苟历史现场。
▲农田水利会邀请林内乡乌涂社区发展协会及林中社区发展协会共同参与,由当地仍具技术的耆老现场示范教学并实地落笱引水。(图/记者蔡佩旻翻摄)
【其他新闻】
►独/纯情志愿役遭骗「尿尿的地方」!正妹诱投资不成 怒PO不雅照:这人好恶
►云林发电厂澄清下游厂商找人与会录影 影响声誉将寻求法律途径
►云林离岸风力发电场协调会携刀4男身份曝!能源公司委托「代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