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命靠這小物…他心衰竭裝心室輔助器逾10年 破全台紀錄

科技进步,现在的居家型的左心室辅助器体积相当小,患者甚至可以带着出国、运动。记者赖昀岫/摄影

心脏移植手术是心脏衰竭末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器官捐赠来源相当有限,对于等待移植期间发现癌症或其他心脏移植禁忌症,居家型的左心室辅助器,能成为末期心衰竭病人及家属的治疗选择,帮助病人重回生活常规,接受心脏移植后3年存活率,与没有装置机械性辅助器的病人并没有统计学上差异,国内目前使用最长的纪录已逾10年,就算带着出国、跑步都没问题。

台大医院器官劝募暨移植中心主任、心室辅助器团队召集人陈益祥说,造成心脏衰竭的病因很多,并非所有病人都能接受心脏移植,或是在等待心脏移植期间发现癌症或其他心脏移植禁忌症,居家型的左心室辅助器,成为末期心衰竭病人及家属们的治疗选择,帮助病人重回生活常规。

台大医院在1995年完成心室辅助器植入,2002年开始便成功植入可携式居家型心室辅助器,陈益祥说,左先生在2013年9月因急性心肌炎入院,等待心脏移植,住院期间因为心脏功能急速变化,急救装置叶克膜数天后,选择长期装置居家型心室辅助器,病人符合心脏移植条件,但最后决定选择继续使用心室辅助器,这也是国内目前使用时间最长的病人。

左先生表示,要等到符合配对的心脏不是那么容易,鬼门关前走一遭,他才知道自己的状态如此惊险,现在使用居家型左心室辅助器,终于可以和一般人一样正常生活,可以出国旅游,也能到健身房跑步,现在就像照顾新生儿一样,要24小时无时无刻照顾。

台大医院外科部心脏血管外科主治医师王植贤比喻,骨头坏掉更换人工关节,是医疗的一部分;眼睛白内障换人工水晶体,都是替代的器官,左心室辅助器同样是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可以帮忙心脏收缩,且随着科技进步,从第一代「跟冰箱一样大」,慢慢演进到「跟登机箱一样大」,现在已是可放在背包里的大小,电池续航力也更久。

陈益祥说,到目前为止台大医院共执行94例居家型心室辅助器,放置年龄层介于10至85岁,适用于诊断扩大性心肌病变、缺血性心肌病变、肥厚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目前已有29人接受心脏移植,平均等待401天,移植后一个月的存活率100%,但胸腔不够大是医师最害怕的,因为体表面积不够大无法放入,所以小小孩就没办法使用。

台大心血管外科医师纪乃新说,居家型左心室辅助器,在2018年以前需要自费,现在纳入健保给付后,单次费用约400至500万,后续约每10年要更换一次电池;陈益祥指出,如民众常听到的「叶克膜」,还是需要留在医院使用,左心室辅助器则可以带回家,甚至带上电池就可以在外活动12小时,有助维持病人生活品质。

台大医院心室辅助器团队召集人陈益祥说,居家型的左心室辅助器,能成为末期心衰竭病人及家属们的治疗选择,帮助重回生活常规。记者赖昀岫/摄影

患者左先生(中)使用居家型的左心室辅助器逾10年,是国内目前使用最长纪录。记者赖昀岫/摄影